"老遇初寒候":年老时又逢初冬寒天,
"贫当绝禄时":贫困中更逢俸禄断绝。
"衣裘俱在笥":冬衣厚裘都收在箱中,
"薪炭不愆期":柴炭供应从未迟延。
"鹑满群童纲":鹌鹑落满孩童的罗网,
"鱼浮百石陂":鱼儿浮游于深塘水面。
"比邻每分饷":邻里常分我食物接济,
"扪腹可无饥":手抚肚腹暂得饱足。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老遇初寒候,贫当绝禄时”,既逢衰老之年,又值初寒时节,更兼贫困失禄,生计无依。“老”与“贫”并置,“初寒”与“绝禄”相叠,凸显诗人暮年孤寒的生存境遇,奠定全诗沉郁基调。颔联“衣裘俱在笥,薪炭不愆期”,通过“衣裘在笥”与“薪炭不愆”的细节对比,揭示贫寒中的矛盾,虽备有御寒之物,却因贫困无法启用,薪炭虽如期而至,反衬出诗人节衣缩食的窘迫。白描手法含蓄道出物质匮乏之痛。颈联“鹑满群童网,鱼浮百石陂”,以“满”“浮”二字渲染丰收之景,却暗含反讽,群童可捕鹑自足,鱼鳖自在浮游,反观诗人老迈无力谋食,自然的丰饶与人力的衰微形成对比,深化孤寂之感。尾联“比邻每分饷,扪腹可无饥”,“每分饷”写邻里周济之常,“扪腹”以动作细节展露勉强果腹之态。语言平实如话,却饱含感激与辛酸,邻里的馈赠虽解燃眉之急,但“可无饥”的“可”字,道尽生存边缘的挣扎,在困顿中透露出人与人之间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