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开过尚轻寒":杏花已经开过,仍有丝丝轻寒,
"尽日无人独倚阑":我整日独自倚靠在栏杆边。
"久别名山凭梦到":长久离开名山,只能在梦中见到,
"每思旧友取书看":每当思念旧友时,便取出书信阅读。
# 书:书信。
"尘埃幸已赊腰折":庆幸自己没有为尘世的功名利禄而卑躬屈膝,
"富贵深知欠面团":深知自己与那些为富贵而圆滑世故的人不同。
"老去逢春都有几":年老了,能遇到春日的机会还有多少呢?
"一杯行复送春残":只能举起酒杯,送别即将逝去的春天。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杏花开过尚轻寒,尽日无人独倚阑”,描绘了春日里杏花虽已开过,但仍有丝丝轻寒,诗人整日独自倚靠在栏杆边的景象。通过这一春日清冷、孤寂的景色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之情,情景交融,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心境。虚实结合:“久别名山凭梦到,每思旧友取书看”,“久别名山凭梦到”是虚写,诗人长久离开名山,只能在梦中见到,表达对名山的思念;“每思旧友取书看”是实写,每当思念旧友时,便取出书信阅读。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内容,展现出诗人对往昔生活和友情的怀念,拓宽了诗歌意境。对比:“尘埃幸已赊腰折,富贵深知欠面团”,“尘埃幸已赊腰折”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明自己庆幸没有为尘世的功名利禄而卑躬屈膝;“富贵深知欠面团”则将自己不追逐富贵的态度与那些为富贵而谄媚之人(“面团”,形容人圆滑世故)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坚守自我、不慕荣华的品格,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直抒胸臆:“老去逢春都有几?一杯行复送春残”,诗人直接发出感慨,感叹自己年老,能遇到春日的机会已经不多,只能举起酒杯送别即将逝去的春天。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豁达,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杏花开过尚轻寒,尽日无人独倚阑”,描绘出一幅春日清冷的画面。杏花已经开过,春天已悄然走过一段路程,然而空气中仍残留着丝丝寒意。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边,一整天都无人相伴。这一景象,既展现了春日的特点,又烘托出诗人孤独的心境。在这看似宁静的春日里,诗人的内心却满是寂寞与惆怅。“久别名山凭梦到,每思旧友取书看”,诗人思绪飘远,想起自己长久离开曾经游历过的名山,如今只能在梦中与它们重逢,那份对名山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同时,每当思念旧友时,他便取出书信阅读,通过书信来回忆与旧友相处的美好时光。这两句诗,虚实结合,让读者看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无论是自然美景还是真挚友情,都成为他在暮年时光中的精神慰藉。“尘埃幸已赊腰折,富贵深知欠面团”,诗人在此处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庆幸自己没有为了尘世的功名利禄而卑躬屈膝,像陶渊明一样坚守自我。同时,他深知自己与那些为富贵而圆滑世故的人不同,自己不屑于追逐荣华富贵。这两句诗,通过用典和对比,突出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在暮年回首人生时,他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老去逢春都有几?一杯行复送春残”,最后两句,诗人发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能遇到春日的次数越来越少,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他只能举起酒杯,送别这美好的季节。这一感慨,既有对时光不再的无奈,又有一种豁达的心境,体现出诗人在暮年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陆游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用典与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日园中自己的所思所感,深刻地表达了对时光、人生的感悟,展现了南宋文人在岁月磨砺下丰富的精神世界。
上一篇:宋·陆游《湖塘夜归》
下一篇:宋·陆游《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