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xì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bàn
shì
tiān
juàn
yuǎn
yóu
huán
xiāng
jiǎn
rén
chóu
shù
shēng
xiāng
yìng
jiū
piàn
chū
fēi
bào
qiū
shān
fēng
yān
sēng
yuàn
liáng
dēng
huǒ
jiǔ
jiā
lóu
jué
zhī
xuě
bìn
suō
fēn
diāo
chán
hēi
tóu

译文

半辈子漂泊天涯,疲倦于远方的旅行,半辈子漂泊天涯,疲倦于远方的旅行,几声斑鸠的啼叫相互呼应,似乎在呼唤着雨的到来,一片树叶轻轻飘落,宣告着秋天的来临。山坳间风烟弥漫,通向僧院的小路静谧而幽深,河桥上灯火闪烁,酒家的楼台热闹而明亮。我深知自己两鬓斑白,更适合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去过隐居的生活,于是把那些荣华富贵的念头,都交给那些年轻的人吧。

逐句剖析

"半世天涯倦远游":半辈子漂泊天涯,疲倦于远方的旅行,

"还乡不减旅人愁":半辈子漂泊天涯,疲倦于远方的旅行,

"数声相应鸠呼雨":几声斑鸠的啼叫相互呼应,似乎在呼唤着雨的到来,

"一片初飞叶报秋":一片树叶轻轻飘落,宣告着秋天的来临。

"山坞风烟僧院路":山坳间风烟弥漫,通向僧院的小路静谧而幽深,

"河梁灯火酒家楼":河桥上灯火闪烁,酒家的楼台热闹而明亮。

"绝知雪鬓宜蓑笠":我深知自己两鬓斑白,更适合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去过隐居的生活,

"分付貂蝉与黑头":于是把那些荣华富贵的念头,都交给那些年轻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末野兴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夏末归乡时的心境。尽管半生漂泊,诗人回到故乡后,内心的忧愁并未减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鸠鸟呼雨、落叶报秋,以及乡村的宁静与酒家的热闹,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陆游独特的写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半世天涯倦远游,还乡不减旅人愁。”诗人以“半世天涯倦远游”开篇,表达了自己漂泊半生后的疲惫与倦怠。然而,回到故乡时,内心的忧愁并未减轻,反而更添几分。这种复杂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旅途劳顿的无奈,以及对归乡后的失落。颔联:“数声相应鸠呼雨,一片初飞叶报秋。”颔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夏末秋初的时节变化。鸠鸟的鸣叫似乎在呼唤着雨水,而一片落叶的飘落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的微妙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感慨。颈联:“山坞风烟僧院路,河梁灯火酒家楼。”颈联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所见的景色:山坞间风烟迷蒙,僧院的小路若隐若现;河桥上灯火通明,酒家的楼台热闹非凡。这一联通过宁静与热闹的对比,展现了乡村与城市的不同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尾联:“绝知雪鬓宜蓑笠,分付貂蝉与黑头。”尾联以诗人的自我调侃作结。“绝知雪鬓宜蓑笠”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更适合归隐山林。而“分付貂蝉与黑头”则以幽默的笔调,将象征功名的貂蝉冠与年轻的自己做了对比,表达了对功名的淡然与超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待旦》

下一篇:宋·陆游《忆山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