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何须宇宙名":在这浮浮沉沉的人世间,何必去追求那闻名天下的虚名,
"一狂自足了平生":只要能保持一份疏狂,便足以度过此生。
"秋风湘浦纫兰佩":在秋风萧瑟的湘水之滨,编织兰草作为佩饰,
"夜月缑山听玉笙":在明月高悬的缑山之上,聆听那悦耳的玉笙之音。
"学剑惯曾游紫阁":曾经习惯于学剑,还游历过紫阁等地方,
"结巢终欲隐青城":最终想要在青城山中结庐隐居。
"年来自笑弥耽酒":近年来常常自嘲,自己愈发沉溺于饮酒,
"百斛蒲萄未解酲":即便饮下许多葡萄酒,也未能消除那沉醉的状态。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用典:“秋风湘浦纫兰佩”化用屈原在湘水之滨佩戴兰草的典故,展现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夜月缑山听玉笙”引用王子乔在缑山乘鹤听笙的传说,增添了浪漫神秘色彩,表达出超脱尘世的情怀。烘托:颔联“秋风湘浦纫兰佩,夜月缑山听玉笙”,描绘了秋风中在湘浦佩戴兰草、夜月下于缑山倾听玉笙的清幽之景,烘托出诗人超脱尘世、向往闲适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首联“浮世何须宇宙名,一狂自足了平生”,“何须”二字为诗眼,强烈表达出诗人对浮世虚名的不屑,“狂”字则凸显其旷达不羁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奠定全诗超脱的情感基调。颔联“秋风湘浦纫兰佩,夜月缑山听玉笙”,运用典故,描绘出在秋风中的湘浦佩戴兰佩、夜月下的缑山聆听玉笙的画面,营造出清幽浪漫的意境,借古人之事含蓄展现自己对高洁、超凡生活的向往。颈联“学剑惯曾游紫阁,结巢终欲隐青城”,“学剑”“游紫阁”体现诗人往昔的豪情壮志与游历经历,“结巢”“隐青城”表明如今渴望归隐的心境,前后对比,反映出其人生追求的转变,丰富了诗歌内涵。尾联“年来自笑弥耽酒,百斛蒲萄未解酲”,“自笑”展现出一种自嘲的意味,“弥耽酒”强调对酒的痴迷,即便饮下大量葡萄酒仍未酒醒,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或许是借酒寄托自己超脱又略带无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