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江南见未曾":未曾见过江南的大雪纷飞,
"今年方始是严凝":今年才遇到了严寒冰冻。
"巧穿帘罅如相觅":雪花轻巧穿过垂帘缝边如相互追逐,
# 罅:缝隙,裂缝。
"重压林梢欲不胜":树林梢顶仿佛已不敌重重的雪压。
"毡幄掷卢忘夜睡":帐房里连夜赌博无心睡眠,
# 毡幄:即毡帐。
"金羁立马怯晨兴":早晨在雪地中骑马放荡不羁。
# 金羁:金饰的马络头。
"此生自笑功名晚":自嘲这一生功名迟迟获取,
"空想黄河彻底冰":却怀有冰封黄河的雄才大志。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江南难得一见的大雪景象,雪花巧妙地穿过帘缝,重重地压在林梢。人们在雪夜沉醉于游戏,清晨却因寒冷不愿起身。诗人借此景,联想到自身,自嘲功名来得太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己仕途与家国命运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拟人:“巧穿帘罅如相觅”,赋予雪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仿佛雪花在巧妙地穿过帘缝寻找着什么,使雪花形象更生动,增添诗歌的趣味性。烘托:“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通过描写人们在雪天的活动和感受,从侧面烘托出雪天的寒冷,展现大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雪天的氛围。借景抒情:诗歌前两联描绘江南大雪之景,后两联由雪景引发对自身功名的感慨,借大雪的寒冷与壮观之景,抒发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渴望,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自然深刻。
3. 分段赏析
首联:“大雪江南见未曾”直接道出江南罕见大雪的实情,瞬间抓住读者注意力,引发对这场奇雪的好奇。一个“见未曾”,既点出这场雪的稀有,也暗示诗人内心对自然奇观的惊喜与震撼,奠定了全诗对自然之奇的惊叹基调,饱含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今年方始是严凝”,将笔触从罕见的大雪延伸到对严寒的感慨。“方始”强调了今年这场大雪带来的严寒,是前所未有的体验。这不仅是对天气的客观描述,更像是自然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现,让诗人深切感受到自然的威严与不可抗拒,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颔联:“巧穿帘罅如相觅”以拟人手法,写雪花穿过窗帘缝隙的情景,描绘得宛如雪花有意识地在寻觅什么,赋予雪花灵动的生命力,生动展现出雪花的活泼与俏皮。后半句“重压林梢欲不胜”,从视觉角度刻画大雪的威力,雪的厚重使林梢不堪重负,摇摇欲坠,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大雪强大的压迫力,在对雪景的生动描绘中,展现自然力量的强大与磅礴。颈联:诗人巧妙地将自身生活场景与大雪中的自然景象对比。在温暖的毡幄中,诗人沉醉于掷卢游戏,忘却夜晚睡眠,享受着短暂的欢愉;然而,当清晨面对要骑马出行时,却因大雪后的酷寒而心生怯意。这一对比,不仅反映出生活情境的变化,更暗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在岁月流逝中,诗人既有对当下生活的迷茫,又有对未来未知的不安。尾联:此句尽显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自嘲。回顾一生,奔波劳碌,功名却迟迟未就,如今只能空望着黄河冰封这般宏大却难以实现的景象。“黄河彻底冰”既象征着一种极致、难以达成的状态,也暗示着诗人对自身命运、对世间事物发展无力改变的悲哀。诗人借这一意象,深刻表达出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前景的悲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