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盐赤甲天下雄":白盐山和赤甲山是天下最为雄伟的,
# 赤甲:赤甲山,又名赤岬山,在夔州东北15里,与白盐山隔江相对,色赤。,白盐:白盐山,在夔州东17里,高千丈,色白如盐。
"拔地突兀摩苍穹":它们拔地而起,高耸突兀,仿佛触摸到了苍穹。
# 摩苍穹:接近天空。苍穹指天。,突兀:高耸突出的样子。,拔地:从地上骤然直起。
"凛然猛士抚长剑":如同威风凛凛的猛士挥舞着长剑,
"空有豪健无雍容":徒有豪迈刚健,却缺少了雍容的气度。
# 雍容: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健:须溪本卷三作气。
"不令气象少渟滀":使得山川气象缺少了一些舒缓蓄积,
# 渟滀:停止不动的样子。水止叫渟,水聚叫滀。此处有凝蓄蕴藉之意。,少:须溪本作夕。,气象:景象,光景。
"常恨天地无全功":常常遗憾天地没有造就完美之功。
# 全功:十全十美的事。功通“工”。
"今朝忽悟始叹息":今天忽然领悟到,才不禁叹息,
# 悟:领会。
"妙处元在烟雨中":原来妙处就在这烟雨中。
# 元:同“原”。
"太阴杀气横惨淡":阴云密布,杀气纵横,景象惨淡,
# 惨淡:阴暗无色的样子。,杀气:自然界肃杀之气。,太阴:此处指冬日。
"元化变态含空蒙":自然变化呈现出一片空蒙之态。
# 元化:自然的易能。
"正如奇材遇事见":就好像奇特的人才遇到机会才显现出不凡,
# 见:即现,出现。,材:同“才”。
"平日乃与常人同":平日里和普通人一样。
"安得朱楼高百尺":怎样才能有一座百尺高的红楼,
# 安得:哪得。
"看此疾雨吹横风":来观赏这疾风骤雨的景象。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介绍了两座山峰的雄伟形态,描绘了山水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变化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天地造化的深刻思考,营造了由景入理的递进式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与人生际遇的哲理感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大阴杀气横惨澹,元化变态含空蒙”。诗人先感慨白盐、赤甲二山虽雄伟却缺雍容气象,后于风雨中忽悟其妙处。“大阴杀气横惨澹,元化变态含空蒙”描绘出阴云惨澹、风雨中景色变幻空蒙之景,借此景抒发对事物妙处需特定情境方能展现的感悟,以景寓理,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此句开篇直接描绘白盐山和赤甲山的雄伟气势。“天下雄”强调了它们在天下山峦中的地位,“拔地突兀”生动地写出了两山从地面陡然耸起的样子,“摩苍穹”则进一步夸张地表现出它们高耸入云、仿佛要触摸天空的态势,给读者展现出两山雄伟壮观的第一印象,为后文的描写和议论奠定了基础。“凛然猛士舞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两山比作凛然的猛士挥舞着长剑,形象地描绘出两山威严、刚健的气势。“空有豪健无雍容”则转折指出,两山虽然有豪迈刚健的一面,但却缺乏从容闲雅的姿态。这里的评价不仅仅针对两山的自然外观,更像是诗人借物抒情,可能蕴含着对某些事物只具有一方面优势而缺乏全面特质的感慨。“不令气象少渟滀,常恨天地无全功”因为两山“无雍容”,诗人觉得它们的气象缺少含蓄蕴藉的感觉。“不令气象少渟滀”表达了诗人对两山气象的惋惜,“常恨天地无全功”则将这种惋惜延伸到对天地造化的感慨,认为天地不能创造出完美无缺的事物,体现了诗人对事物完美性的思考和对天地造化的一种复杂情感。“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诗人笔锋一转,由对两山白天景象的遗憾转为领悟到两山的妙处在于烟雨之中。“忽悟”表现出诗人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的突然醒悟,“始叹息”则流露出诗人之前未能发现这一妙处的遗憾。这一句为后文对烟雨中景象的联想和哲理思考做了铺垫。“太阴杀气横惨淡,元化变态含空蒙。”此句进一步阐述烟雨中的景象特点。“太阴杀气横惨澹”描绘出阴气过盛时天地间呈现出的肃杀、惨淡的氛围,“元化变态含空濛”则指出天地造化的变化中包含着迷蒙的景象,而烟雨正是这种变化的一种体现。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更蕴含着诗人对天地变化、事物多样性的思考。“正如奇材遇事见,平日乃与常人同”诗人由自然景象联想到人才。“正如奇材遇事见”将两山在烟雨中展现奇妙之处类比为杰出人才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显现出自己的才能,“平日乃与常人同”则说明在平时这些人才与普通人并无区别。这一联想深化了诗中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评价和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安得朱楼高百尺,看此疾雨吹横风”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登上百尺高楼,观看疾雨横风的壮阔景象。这一方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壮美景观的向往,另一方面也可能流露出诗人内心渴望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感受世界、抒发豪情的愿望,或许还蕴含着诗人想要在更宏大的舞台上施展自己抱负的潜在情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作品以风雨望山为切入点,巧妙融合写景与抒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寓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形成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全篇既展现山水形态,又体现了宋代诗歌注重理趣的创作倾向。
# 奇思横出,杰语迭见。
清乾隆《御选唐宋诗醇》
# 先抑后扬,方见烟雨之妙。从来诗文俱无直说平说者,于此可以憬然也。
清文人范大士《历代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