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山昨梦叹匆匆":昨夜梦中见到灯山,感叹时光匆匆,
"便恐新春过眼空":就怕这新春美景转眼成空。
"千缕未摇官柳绿":千万条官柳还未随风摇曳泛绿,
"一梢初放海棠红":只有一枝海棠刚刚绽开红花。
"金羁络马闲游处":套着金笼头的马儿漫步游赏之处,
"彩笔题诗半醉中":趁着醉意挥彩笔题写诗句。
"流落天涯何足道":漂泊天涯算得了什么,
"年年常策探花功":年年都像赶考举子一样努力赏花。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中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闲适又略带感慨的心境,既有对春光的珍惜,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洒脱与惆怅交织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起兴:“灯山昨梦叹匆匆,便恐新春过眼空”,诗人以“灯山昨梦”起兴,“叹匆匆”直接抒发了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便恐新春过眼空”则进一步体现出担心新春这美好时光转瞬即逝的惆怅情绪,引出后文对初春景象及自身感受的描写。对比:“千缕未摇官柳绿,一梢初放海棠红”,诗中“千缕未摇”描绘出官柳还没有长出千缕绿丝,还处于未完全变绿的状态;而“一梢初放”则表明海棠已经有了一枝梢头率先开放,呈现出红色。柳绿未成与海棠初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早春时节不同植物生长的差异,凸显了早春独特的物候特征。
3. 分段赏析
首联“灯山昨梦叹匆匆,便恐新春过眼空”,以“灯山昨梦”起兴,诗人梦到灯山后发出“叹匆匆”的感慨,感叹时光过得飞快。“便恐新春过眼空”则进一步表达出担心新春这美好的时光会在眼前转瞬即逝的忧虑。这两句通过梦境引发对时光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惆怅的基调,起到了起兴的作用,引出下文对初春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颔联“千缕未摇官柳绿,一梢初放海棠红”诗中“千缕未摇官柳绿”描绘了官道旁的柳树还未抽出千缕绿丝,展现出柳树刚刚开始生长、还未完全变绿的早春状态。“一梢初放海棠红”则描写了海棠已经有一枝梢头初放,呈现出红色,突出了海棠在早春率先绽放的特点。通过柳绿未成与海棠初绽的对比,鲜明地凸显了早春的物候特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初春的生机与变化。颈联“金羁络马闲游处,彩笔题诗半醉中”,诗中“金羁络马”描绘了诗人骑着系着金络头的马,展现出一种潇洒、闲适的姿态。“闲游处”点明了诗人游玩的轻松状态。“彩笔题诗半醉中”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在半醉的状态下,用彩笔题诗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游春时的闲适场景。尾联“流落天涯何足道,年年常策探花功”,诗中“流落天涯”直接道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处境,暗示了诗人一生的坎坷和不得志。“何足道”看似是自我安慰,认为自己的漂泊没什么值得说的。然而,“年年常策探花功”则透露出诗人只能凭借每年探寻春花的兴致来给自己一些慰藉,实际上暗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身世之感,以及在漂泊中对时光和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上一篇:宋·陆游《秋晚四首(其二)》
下一篇:宋·陆游《夜饮示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