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ín
bì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qióng
chóu
bìng
liǎng
máng
máng
shuāi
yuán
zhī
biàn
shuāng
jiǔ
yào
jiě
chéng
yóu
yǒu
shí
qiú
zhù
gèng
fāng
diāo
líng
zuò
shàng
qīn
péng
shǎo
rén
jiān
suì
yuè
cháng
yǒu
shí
hái
xìng
yòu
ān
chuí
lǎo
shǐ
guī
xiāng

译文

穷困的愁苦与病痛的思绪交织,心中一片迷茫,早已知道,衰老的头发总会变得像霜一样白。想要用酒来驱散醉后的烦闷,尚且能想些办法,可连求得食物、避免挨饿,却实在没有办法。座中亲友如同草木凋零,已经所剩无几,在这人间孤独地生活,只觉得日子格外漫长。默默盘算时,有时还会暗自庆幸,辛幼安到了老年才得以回到故乡,而我至少不必如此。

逐句剖析

"穷愁病思两茫茫":穷困的愁苦与病痛的思绪交织,心中一片迷茫,

"衰发元知合变霜":早已知道,衰老的头发总会变得像霜一样白。

"酒要解酲犹有策":想要用酒来驱散醉后的烦闷,尚且能想些办法,

"食求祝噎更无方":可连求得食物、避免挨饿,却实在没有办法。

"凋零坐上亲朋少":座中亲友如同草木凋零,已经所剩无几,

"寂寞人间岁月长":在这人间孤独地生活,只觉得日子格外漫长。

"默计有时还自幸":默默盘算时,有时还会暗自庆幸,

"幼安垂老始归乡":辛幼安到了老年才得以回到故乡,而我至少不必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贫病》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199年10月。全诗以“贫病”为主题,首联写穷愁病痛交织的迷茫与衰老的无奈,颔联通过“解酲有策”与“祝噎无方”的对比,展现生活的窘迫。颈联叹亲朋凋零、岁月孤寂,尾联借辛弃疾“垂老归乡”自比,在自我安慰中透着对命运的妥协。诗歌语言质朴直白,写实性强,情感沉郁,基调苍凉。诗人将个人贫病遭际与对岁月流逝、人情冷暖的感慨融为一体,是其晚年困顿心境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穷愁病思两茫茫,衰发元知合变霜”首联直点“贫病”主旨。“穷愁”写生活困窘,“病思”写身心病痛,“两茫茫”道尽二者交织的迷茫无措;“衰发变霜”以白发如霜的直白,承认衰老的必然,既写实又含无奈,年轻时或许尚有挣扎之力,晚年面对贫病与衰老,只剩对命运的坦然接纳,起笔便奠定沉郁基调。“酒要解酲犹有策,食求祝噎更无方”颔联以对比写生活窘迫。“解酲有策”说借酒消愁尚能设法,“祝噎无方”指连解决温饱、避免挨饿都束手无策。一“有策”一“无方”,反差中见生存的狼狈:愁绪尚可暂解,饥饿却无从回避,将“贫”的苦涩具象化,字字透着底层生活的辛酸。“凋零坐上亲朋少,寂寞人间岁月长”颈联转写人情与时光。“亲朋少”写身边亲友或离世或离散,满座凋零;“岁月长”叹孤独度日,时光格外漫长。“凋零”与“寂寞”相呼应,将贫病的苦楚延伸至精神层面,物质匮乏之外,更难熬的是无人相伴的孤寂,让晚年境遇更显凄凉。“默计有时还自幸,幼安垂老始归乡”尾联以自幸作结,藏无奈。“幼安”指辛弃疾,其晚年才得以归乡。诗人暗将自己与他对比,觉得自己虽贫病,却不必如辛弃疾般漂泊至老才还乡,在“比上不足”中寻得一丝慰藉。这份“自幸”实则是对命运的妥协,于苦涩中强作宽解,让情感更显复杂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归耕》

下一篇:宋·陆游《梅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