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g
yún
xià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chū
guō
yōu
xún
xiào
xīn
jìng
tǐng
jié
yān
jīn
dēng
chóng
liáo
jīn
shēng
shí
wěi
rén
quán
jìng
zhèng
hán
luó
绿
làng
huā
fàn
bǎo
chén
shǐ
zhī
shén
qióng
jìn
zhàng
liù
huáng
jīn
guǒ
xiǎo
shēn

译文

走出城外探寻幽景,心情愉悦露出新的笑容,直接招呼艇子穿过烟雾弥漫的渡口。不推辞快速地登上重重楼阁,只是希望在今生能够见识一下这伟大的佛像。泉水如镜子般正倒映着如螺髻般的绿色山峦,浪花也不会溅到佛像的底座,使其沾染尘土。这才知道佛的神力是无穷无尽的,相比之下,丈六高的黄金佛像也显得渺小了。

逐句剖析

"出郭幽寻一笑新":走出城外探寻幽景,心情愉悦露出新的笑容,

"径呼艇子截烟津":直接招呼艇子穿过烟雾弥漫的渡口。

"不辞疾步登重阁":不推辞快速地登上重重楼阁,

# 重:须溪本作高。

"聊欲今生识伟人":只是希望在今生能够见识一下这伟大的佛像。

# 聊:须溪本作却。

"泉镜正涵螺髻绿":泉水如镜子般正倒映着如螺髻般的绿色山峦,

"浪花不犯宝趺尘":浪花也不会溅到佛像的底座,使其沾染尘土。

# 浪花不犯宝趺尘:自注:一泉泓然正在髻下。每岁涨水不能及佛足。

"始知神力无穷尽":这才知道佛的神力是无穷无尽的,

"丈六黄金果小身":相比之下,丈六高的黄金佛像也显得渺小了。

# 丈六黄金果小身:自注:《观无量寿经》云:或现小身,丈六八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谒凌云大像》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以“出郭幽寻”“疾步登阁”的动态描写,展现诗人探访乐山大佛的迫切心情;后两联通过“泉镜涵绿”“浪花避尘”的细腻笔触,烘托佛像庄严,以“丈六黄金果小身”的强烈对比,赞颂大佛的神力与历史精神。全诗融合山水诗的清丽与咏史诗的深沉,在豪迈语言中蕴含对古人治世精神的致敬,是陆游巴蜀诗中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泉镜正涵螺髻绿,浪花不犯宝趺尘”运用景物描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泉水清澈如镜,倒映着绿色的山峦(螺髻绿),以及浪花不侵犯佛像底座的情景。多角度地展现了凌云大像周边清幽、宁静的环境,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大像所处的氛围,为突出大像的神圣庄严做了铺垫。

2. 分段赏析

《谒凌云大像》首联开篇点题,写诗人走出城外,怀着探寻幽景的心情,心情愉悦,脸上露出了新的笑容。随即直接招呼艇子,穿过烟雾弥漫的渡口。“出郭”点明出游,“一笑新”表现出诗人的喜悦,“截烟津”描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颔联写诗人不推辞、不害怕快速地登上重重楼阁,只是为了在今生能够见识一下这伟大的佛像(凌云大像)。颈联细腻地描写了大像周边的景色。泉水清澈得如同镜子一般,正倒映着如螺髻般的绿色山峦,而浪花也不会溅到佛像的底座,使其沾染尘土。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神圣的氛围,暗示了大像所处环境的不凡。尾联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见到凌云大像后,才知道佛的神力是无穷无尽的,相比之下,平常所见的丈六高的黄金佛像也显得渺小了。此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凌云大像的赞美以及对佛之神力的惊叹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霁夜观月》

下一篇:宋·陆游《园中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