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liá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yún
sàn
qīng
tiān
guà
gōu
shí
chéng
tǐng
jìn
xīn
qiū
fēng
huán
bìn
guī
lái
wǎn
wàng
què
huā
chóu

译文

云朵散去,晴朗的天空中挂着一弯如玉钩般的月亮,在石城边,小船在临近初秋的时节荡漾。采莲女头发被风吹得凌乱,像笼罩着雾气一般,很晚才归来她忘却了采莲时看到的荷花,心中却只记得那无尽的忧愁。

逐句剖析

"云散青天挂玉钩":云朵散去,晴朗的天空中挂着一弯如玉钩般的月亮,

# 玉钩:新月,弯月。

"石城艇子近新秋":在石城边,小船在临近初秋的时节荡漾。

# 艇:轻快的小船。,石城:石头城的简称,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风鬟雾鬓归来晚":采莲女头发被风吹得凌乱,像笼罩着雾气一般,很晚才归来

"忘却荷花记得愁":她忘却了采莲时看到的荷花,心中却只记得那无尽的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这首诗是南宋陆游于1179年6月创作的七言绝句。诗前两句描绘初秋石城边云散月挂、小船荡漾之景,烘托出清幽惆怅氛围;后两句刻画风鬟雾鬓归来晚的采莲女形象,以忘却荷花却记得愁的对比,突出愁绪之深。整首诗意境深远,或寄寓诗人复杂情感,展现其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当时陆游在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担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在这一时期,陆游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复杂的情感,或许他目睹了生活中人们的种种境遇,又或是自身内心有着对家国命运的忧虑等复杂情感,从而借描绘采莲女的愁绪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环境烘托:“云散青天挂玉钩,石城艇子近新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清冷的画面,晴朗的天空、弯弯的月亮、临近初秋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清幽、惆怅的基调,烘托出采莲女内心的愁绪。对比:“忘却荷花记得愁”将采莲女对荷花的忘却和对愁绪的铭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愁绪在她心中的深刻程度,强调了这种愁绪的难以排解。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云散青天挂玉钩,石城艇子近新秋”,是对采莲环境的描写。描绘了初秋夜晚的天空和石城边的小船,营造出一种静谧、略带凉意的氛围,暗示了采莲女内心可能隐藏着的愁绪。后两句“风鬟雾鬓归来晚,忘却荷花记得愁”,聚焦于采莲女的形象和内心世界。“风鬟雾鬓”描绘出她的疲惫和凌乱,“归来晚”说明她采莲时间之长,可能是在逃避什么,也可能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忘却荷花记得愁”则直接点明了她内心的核心情绪,荷花的美丽都无法让她忘却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秋晚》

下一篇:宋·陆游《叹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