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莺花满阆中":二月的阆中,黄莺啼鸣,百花盛开,充满生机,
# 二月莺花:谓二月间景物,堪资玩赏之意。莺花,喻景物缤纷貌。卢仝《楼上女儿曲》:“莺话灿漫君不来,及至君来花已老。”阆中:地名。秦置,刘璋时巴西郡治,为三巴之一。阆水迂曲,经其三面,故城在今县西,隋改阆中,唐徙治张仪城,宋徙大获山,即今县,明清属四川保宁府治。郑元祜诗:“归到阆州三月尽,江花如锦照行鞯。”
"城南搔首立衰翁":城南边,一位老翁抓着头发,独自伫立。
"数茎白发愁无那":几缕白发惹来无尽忧愁,让人无可奈何。
# 无那:无奈。
"万顷苍池事已空":昔日万顷碧波的南池,如今只剩下荒废的景象。
# 万顷苍池:杜甫《南池》诗:“安知有苍池,万顷浸坤轴。”今已尽废,俱为感慨之辞。苍池:此指南池。
"陂复岂惟民食足":恢复陂塘水利工程,难道只是让百姓粮食充足,
# 陂复:《后汉书·邓晨传》:“晨兴鸿隙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晨尝为汝南太守,郡旧有鸿隙陂,成帝时大水,陂毁,至晨陂始修复,民以殷富,佐光武终能恢复汉室。陂:泽障也。泽险要处,筑阜以为障蔽者。
"渠成终助霸图雄":水渠建成,最终能助力国家成就宏图霸业。
# 渠成:《史记·河渠书》:水工郑国说秦令凿泾水为渠渠成灌溉荒田四万余顷。于是关中无凶年,秦以殷富,卒并诸侯。霸图:雄图也。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诗:“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唐明皇《送张说巡边》:“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
"眼前碌碌谁知此":眼前的世人忙忙碌碌,有谁能懂得这个道理,
"漫走丛祠乞岁丰":他们只会漫无目的地跑到祠堂,祈求年岁丰收。
# 漫走:枉走也。丛祠:即荒祠。《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借景抒怀诗。全诗通过南池的今昔对比,既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变迁、人生衰老的感慨,更借水利工程的历史价值与当下世人的漠视形成对照,表达了对民生根本、历史智慧被忽视的惋惜,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沉思考,尽显陆游“忧国忧民”的诗人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中“数茎白发”聚焦于诗人个体衰老的细节,展现出个人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万顷苍池事已空”则着眼于宏大的历史,曾经广阔的南池如今繁华不再,只剩空寂。个体的渺小愁绪与历史的沧桑巨变形成量级上的强烈对比,将个人的愁思融入到历史兴衰的大背景中,以小见大,抒发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深沉喟叹。化用:“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此句巧妙化用杜甫《南池》诗韵,依托汉高帝庙的实景展开抒怀,将自身迟暮之年的愁绪与济世安邦的抱负紧密交织。
3. 分段赏析
首联“二月莺花满阆中,城南搔首立衰翁”:首句以“二月莺花”点明春景,“满阆中”铺陈生机盎然的画面;次句转写“城南衰翁”搔首伫立的孤独形象。“莺花”的明媚与“衰翁”的苍老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暗喻诗人面对时光流逝的怅惘。颔联“数茎白发愁无那,万顷苍池事已空”:“数茎白发”直写衰老之愁,“愁无那”强化无奈心绪;“万顷苍池”曾是壮阔水利工程,如今“事已空”则借池塘荒废,暗喻昔日民生功绩或历史宏图的消逝,将个人愁绪与对时事的感怀结合。颈联“陂复岂惟民食足,渠成终助霸图雄”:诗人笔锋转向对水利功能的议论——恢复陂塘不仅能让百姓食足,水渠建成更曾助力国家霸业。“岂惟……终助”递进句式,既肯定民生根本,又追溯历史功绩,展现对社会治理的深层思考,暗含对现实中水利荒废的惋惜。尾联“眼前碌碌谁知此,漫走丛祠乞岁丰”:以“眼前碌碌”形容世人短视,“丛祠乞岁丰”描绘民众仅知求神拜佛祈求丰年,却不懂兴修水利才是治本之策。通过“谁知此”的反问,流露对世人忽视根本、沉迷虚妄的忧虑,收束于对社会现实的深沉叹惋。
上一篇:宋·陆游《枕上闻风铃》
下一篇:宋·陆游《对食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