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chǒu
·
·
yáng
huā

朝代:宋作者:彭元逊浏览量:3
dōng
fēng
lǎo
yǒu
dāng
shí
fēng
yǒu
qíng
shōu
jiāng
shān
shēn
shì
hào
dàng
shì
dàn
lín
guān
dào
zàn
lái
zhù
biàn
便
chū
mén
qiān
chī
xīn
zhǐ
wàng
huí
fēng
zhuì
shàn
xiāng
féng
chāi
tóu
wēi
zhuì
jiā
wàn
tiáo
qiān
jiě
zhē
tíng
zhàng
驿
jiāng
shuǐ
guā
zhōu
céng
děng
xíng
rén
suì
suì
xià
cháng
qiū
chéng
zhàng
hǎo
zài
chūn
shuì
gòng
fēi
guī
shàng
cǎo
qīng
yīn
yīn
chūn
xīn
dài
huà
fēng
lóu
qián
zhàng
yǐn
qīng
mén
dōu
fèi
rén
niàn
liú
luò
diǎn
diǎn
tuán
zuò
xuě
mián
sōng
rùn
wèi
jūn
lèi

译文

暮春时仿佛东风已经衰老,哪还有、当初风华正茂的意气。杨花有情却谁也不收,江山辽阔,身世飘零如寄。飘荡荡不知时变世易。只记得临近通衢大道,短暂流连不得久居,便离家远行千里。痴心地盼望叫一阵旋风吹坠大地。相逢在美人的扇底,在美人钗头轻轻缀系。他家垂柳万条千缕,懂得遮护长亭,屏障驿邸,却不能隔断江水奔溢。曾经在瓜州渡口依舟着岸,年年等待着行人返归。斜日从故宫西坠,城头乌鸦在夜间惊飞。在帐庐上安然春睡。又一齐飞到湖面上流离,芳草天涯遍青绿,无地存身去哪里。静悄悄地下着绵绵细雨、湿粘不飞的柳絮似一片春心柔腻。杨花将要消亡化去,无法赴丰乐楼前的饯别宴席,无法去青门外邵平种瓜的园地。何人怜念、它流落无依,生命无几。一点点抟成,了如雪似绵的松润圆球,为君浸透了伤心泪。

逐句剖析

"似东风老大":暮春时仿佛东风已经衰老,

# 老大:衰老。

"那复有、":哪还有、

"当时风气":当初风华正茂的意气。

"有情不收":杨花有情却谁也不收,

"江山身是寄":江山辽阔,身世飘零如寄。

"浩荡何世":飘荡荡不知时变世易。

"但忆临官道":只记得临近通衢大道,

# 官道:指公家修筑的大道。

"暂来不住":短暂流连不得久居,

"便出门千里":便离家远行千里。

"痴心指望回风坠":痴心地盼望叫一阵旋风吹坠大地。

# 回风坠:旋风吹坠。

"扇底相逢":相逢在美人的扇底,

"钗头微缀":在美人钗头轻轻缀系。

# 钗头微缀:钗的首端轻轻点缀。

"他家万条千缕":他家垂柳万条千缕,

# 他:指柳花。

"解遮亭障驿":懂得遮护长亭,屏障驿邸,

# 解遮亭障驿:懂得遮护长亭,屏障驿邸。

"不隔江水":却不能隔断江水奔溢。

"瓜洲曾舣":曾经在瓜州渡口依舟着岸,

# 瓜洲曾舣:王安石有《泊船瓜洲》诗。舣:即泊船,让船靠岸。

"等行人岁岁":年年等待着行人返归。

# 行人:指折柳送别的离人。

"日下长秋":斜日从故宫西坠,

# 长秋:长秋宫,汉宫殿名,在长安城长乐宫西。汉高祖刘邦在这居住,后太后在此长居住。借此泛指南宋都城临安故居。

"城乌夜起":城头乌鸦在夜间惊飞。

# 城乌:城头乌鸦。

"帐庐好在春睡":在帐庐上安然春睡。

"共飞归湖上":又一齐飞到湖面上流离,

"草青无地":芳草天涯遍青绿,无地存身去哪里。

"愔愔雨、":静悄悄地下着绵绵细雨、

# 愔:宁静。

"春心如腻":湿粘不飞的柳絮似一片春心柔腻。

# 腻:柔腻。

"欲待化、":杨花将要消亡化去,

# 化:迁化。指消亡。

"丰乐楼前帐饮":无法赴丰乐楼前的饯别宴席,

# 帐饮:设帐帐饮。

"青门都废":无法去青门外邵平种瓜的园地。

# 青门:古长安城门名。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寓居青门外种瓜,其瓜甚佳,以东陵瓜或青门瓜名闻遐迩。

"何人念、":何人怜念、

"流落无几":它流落无依,生命无几。

"点点抟作":一点点抟成,

# 抟:揉捏成圆团。

"雪绵松润":了如雪似绵的松润圆球,

"为君裛泪":为君浸透了伤心泪。

# 泪:拭泪。,裛:沾湿。此处有揩拭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六丑·杨花》是宋代彭元逊所作的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对杨花细腻的描写,将杨花的形态、特点以及随风飘落的姿态生动展现出来。全词借杨花飘零无依,抒发了伤春惜春之情,同时也委婉地寄托了词人自身的身世之感。词中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杨花的形象更加鲜活。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也随之逐渐深入。其语言优美,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末元初词人

彭元逊(?~?),宋末元初词人。字明叔,号巽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景定二年,中解试。彭元逊与刘辰翁有唱和。他善诗词,诗多写田园隐居生活,词多警句,语言爽朗而旨意深远。词作有《解珮环·寻梅不见》《六丑·杨花》《汉宫春·元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六丑・杨花》的创作背景,一说为词人在暮春时节,看到杨花飞舞,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当时词人可能处于某种人生境遇中,借杨花的漂泊无定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绪和对人生的感慨。也有说法认为,这首词是词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以杨花喻指那些在乱世中流离失所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描绘了杨花在风中飞舞、飘落的景象,通过对杨花的细致刻画,营造出一种凄美、迷离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杨花命运的同情,以及由此引发的伤春之情和身世之叹。

2. 写作手法

拟人:“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将杨花比作有情之人,仿佛在牵住行人的衣服想要诉说别情,赋予杨花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杨花的多情。比喻:“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把杨花比作抛家傍路的游子,看似无情却又有思,巧妙地写出杨花的特点和词人对杨花的独特感受。

3. 分段赏析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开篇写词人在客居他乡时,正值试酒时节,感慨时光虚度,希望春天能暂时停留,然而春天却如飞鸟般迅速离去,一去无踪。此句通过对比“愿春暂留”的主观愿望和“春归如过翼”的客观现实,突出了词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和惋惜。“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这几句以设问的方式,询问杨花如今在何处,原来是夜来的风雨将其摧残,如同楚宫的美人香消玉殒。将杨花比作楚宫倾国美人,既写出了杨花的美丽,又表达了对其遭遇风雨摧残的怜惜之情。“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杨花飘落之处,仿佛留下了美人钗钿上的香泽,纷纷扬扬地点缀着桃蹊和柳陌。词人在此反问,如此多情的杨花,又有谁会来追惜呢?进一步强化了杨花无人怜惜的孤独感。“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这几句写杨花飘落之后,园中一片寂静,只有蜂蝶不时地叩打着窗户。词人静静地绕着花丛,为杨花的命运而叹息。通过环境的寂静和词人的叹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杨花的长条仿佛故意招惹行人,牵住行人的衣服想要诉说无尽的别情。词人将残花勉强插在头巾上,却觉得不如女子钗头的花朵那样娇艳动人。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杨花的残败和词人心中的伤感。“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最后几句,词人希望杨花不要随着潮水漂流而去,因为担心那飘落的杨花上或许还写有相思的字迹,若是随潮而去,就再也无法见到了。此句想象奇特,将杨花与相思之情联系在一起,使词的情感更加深沉。

4. 作品点评

《六丑・杨花》行文深婉含蓄,于创作中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将杨花飘零之态与复杂心绪相融,营造出朦胧悠远的意境。在构思立意上,词作借鉴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咏杨花”的创作思路,借杨花寄寓身世之感、飘零之叹。然而相较苏轼之作,其笔力稍显逊色,在情感铺陈与意象雕琢上,未能如苏词般收放自如、浑然天成。同时,词中部分意象与表达稍显晦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对词中情感与主旨的理解与共鸣,虽不失为咏物佳作,却也因这些特点,在艺术成就上与经典名篇存在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初秋行圃》

下一篇:宋·董嗣杲《麦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