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盟说誓":谈论着盟誓,
"说情说意":诉说着情意,
"动便春愁满纸":一动情便满纸都是春日的愁绪。
# 动:动辄,常常。
"多应念得脱空经":想必是念了什么空话连篇的经书,
# 多应念得脱空经:大概是读了教人说谎哄骗的经书了吧。多:大多,大半。脱空:指言而无信,言行不一。经:经书,经典。
"是那个先生教底":是哪个先生教你的这些呢?
"不茶不饭":吃不下饭,喝不下茶,
"不言不语":也不说话,
"一味供他憔悴":只是一味地为他而憔悴消瘦。
"相思已是不曾闲":相思之情已经让我没有空闲,
"又那得工夫咒你":哪里还有时间去诅咒你呢。
# 那得:怎得,怎会,怎能。
蜀妓,姓氏及生平不详。陆游的一位门客游蜀,将之携归,安置在外室居处。存词一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词,也是一首闺怨词。通过蜀妓对情郎的嗔怪与自白,用直白的口语道出女子因相思茶饭不思的憔悴,以及没空咒骂的无奈,生动展现了市井女子在爱情中的真实情态与伶俐性格。
2. 写作手法
反复:“说盟说誓,说情说意”连用四个“说”字,通过词语重复强化语气,生动展现女子对情郎花言巧语的嗔怪,突出其又爱又怨的矛盾心理;“不茶不饭,不言不语”连用四个“不”字,与上片四个“说”形成呼应,通过重复否定句式,深刻表现女子为情所困、茶饭不思的痴情状态。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说纸。”这几句分明是回应那位客人先前写来的词句,故意用带着恼意的语调,数落他那些虚情假意的甜言蜜语。接连用上四个“说”字,让话语显得格外强调,再配上“动便”这个说法,点破他这些花言巧语早就是惯用的伎俩,实在叫人难以轻信。其实她心里早就不生气了,对心上人哪里是真的怨恨,不过是借着埋怨的语气,发泄一下因为思念和猜疑积攒的烦闷罢了。这种看似责备的表现,恰恰透露了她内心深处对这份感情的珍视,生怕真的失去对方。面对那人急着赌咒发誓的解释,这个聪慧又心软的女子最后用半真半假的语气嗔怪道:“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这里说的“脱空”,意思是说话不实在、弄虚作假,她借此讽刺心上人那些信誓旦旦的承诺,不过是在念一本骗人的经书罢了。再加上那句“是那个先生教底?”,用打趣的口吻说出来,顿时让读者仿佛看见这位蜀地女子假装生气却又忍不住带笑的模样。词的下片“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这四句中接连用了四个“不”字,与上片四个“说”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照。“一味供他憔悴”这一句,更是将女子为情所困、甘愿受苦的痴心表露无遗。接下来的“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二句,说得实在真切——连思念都忙不过来,哪里还顾得上责怪你呢?这分明是舍不得责怪,也不忍心责怪啊!从这般深情的表白中,便可明白上片那些看似埋怨的话语,其实都是因为爱得太深的缘故。这位蜀地歌妓身处社会底层,平日里常遭人白眼,想要觅得真心人实属不易。如今好不容易遇到知心人,自然格外珍惜,唯恐失去。所以她此刻表现出的那种又嗔又爱、又恼又痴的情态,既真实自然,又格外动人。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个女子在爱情中的患得患失,以及那份既想责怪又舍不得责怪的矛盾心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情感真挚,浑然天成。其语言平实,明白如话,多用日常口语,不加雕琢,亦无晦涩之处,全凭真情流露。如此笔法不仅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个性鲜明,更令全词生机盎然,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上一篇:宋·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下一篇:宋·陆游《新夏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