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日凄清":秋风一天比一天凄凉清冷,
"秋衣纫未成":缝制秋衣的手工还未完工。
# 纫:《永乐大典》卷三〇〇四、《诗渊》册一页七六三作殊。
"在家犹不乐":就算留在家乡也郁郁寡欢,
"行路若为情":远行他乡又怎堪忍受这离情。
"几处好山色":多少回望见远处的好山好水,
# 好:顾校:一作看。
"暮天群雁声":暮色中又听见天边雁群哀鸣。
# 群:顾校:一作闻。
"分明相忆梦":每夜梦中分明与你相见,
# 分明相忆梦:《永乐大典》、《诗渊》作思君有幽梦。
"夜夜出江城":醒来时总发现自己独对江城夜色。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淳祐间曾领乡荐,以布衣终。在南宋末年诗派中,翁卷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诗学贾岛、姚合,苦意淬炼。在律诗中,翁卷尤注重中间四句的推敲,多写田园山水及隐居生活。代表作品有《乡村四月》《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等。著有《西岩集》。
1. 分段赏析
“秋气日凄清,秋衣纫未成。”开篇以“秋气”点明季节,用“日凄清”强化秋日的萧瑟氛围。“秋衣纫未成”表面写衣物未备,实则暗含漂泊在外、居无定所的无奈——若在家中,何需匆忙缝制寒衣?两句以简淡笔触勾勒出秋寒侵体、羁旅未归的孤寂感。“日凄清”以递进式描写强化秋意,而“纫未成”通过日常细节折射漂泊之苦,语言质朴却意蕴深沉。“在家犹不乐,行路若为情。”“在家犹不乐”直言即便身处家乡也难展欢颜,暗示心中郁结;“行路若为情”则进一步推进——若离乡远行,又该如何承受这满腹愁思?两句以假设对比(在家/行路)强化离愁,凸显诗人无论身在何处皆难摆脱的怅惘。“犹不乐”与“若为情”形成递进式诘问,情感层层加重。“行路”二字双关,既指现实的离家远行行,亦隐喻人生漂泊。“几处好山色,暮天群雁声。”转笔写景,“好山色”本为悦目之景,却因“几处”而显得零散疏离;“暮天群雁声”以雁鸣增添苍凉——雁为候鸟,象征离别与思归,其鸣声在暮色中回荡,更勾起诗人对远方之人的牵挂。此联以乐景衬哀情,山色愈美,离愁愈深;雁声愈响,孤寂愈浓。“几处”暗示视野虽广却无归处,“暮天”点明时间,暗含一日将尽、相思愈切之意。视听结合(山色为视觉,雁声为听觉),使画面更具沉浸感。第四段:梦境寄情(后两句)“分明相忆梦,夜夜出江城。”末联由实入虚,写梦中与所思之人相见——“分明相忆”强调梦境清晰,思念之深;“夜夜出江城”则写梦境重复出现,诗人夜夜魂牵梦绕,从江城出发去寻远人。此联以梦写情,既表现相思之切,又暗含现实阻隔、无法相见的无奈。“分明”二字强化梦境的真实感,与现实的渺远形成反差;“夜夜”突出思念的持久性,“出江城”暗示追寻的执着。
上一篇:宋·翁卷《南塘即事》
下一篇:宋·翁卷《观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