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mén
ān

朝代:宋作者:翁卷浏览量:2
shān
dào
shēn
chù
shí
mén
wéi
míng
lán
zhēng
kōng
huài
xuě
xiǎo
ān
qīng
guǒ
luò
qún
yuán
shí
lín
hūn
xíng
sēng
suǒ
gāo
cóng
ruò
qíng

译文

山峦延伸到最幽深的地方,“石门”是这里的地名。山间雾气蒸腾,荒废的寺庙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积雪压着小小的庵堂,更显清冷孤寂。野果坠落,引得一群猿猴争抢捡拾,山林昏暗,有一只老虎独自穿行。有一位僧人,在这深山能领悟到什么呢,他高高坐着,仿佛对周遭一切都无动于衷。

逐句剖析

"山到极深处":山峦延伸到最幽深的地方,

"石门为地名":“石门”是这里的地名。

# 地:一作洞。

"岚蒸空寺坏":山间雾气蒸腾,荒废的寺庙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 寺:一作壁。

"雪压小庵清":积雪压着小小的庵堂,更显清冷孤寂。

# 压小庵:一作映小斋。

"果落群猿拾":野果坠落,引得一群猿猴争抢捡拾,

"林昏独虎行":山林昏暗,有一只老虎独自穿行。

"一僧何所得":有一位僧人,在这深山能领悟到什么呢,

# 一僧何所得:一作山僧果何事。

"高从若无情":他高高坐着,仿佛对周遭一切都无动于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门庵》是南宋永嘉四灵派诗人翁卷的五言律诗。诗中聚焦深山景致,以“山到极深处”开篇,勾勒幽僻环境,借“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绘荒废寺庵之态,“果落群猿拾,林昏独虎行”展山野野趣与原始张力,结尾“一僧何所得,高坐若无情”融入禅意哲思。作品最大特点是永嘉四灵派风格——以简笔白描绘山水小景,融自然野趣与禅思于一体,语言清瘦、意境幽冷。通过对深山荒寺、野林生态、僧人静穆的呈现,尽显“尚白描、重意境”的创作特色,精准传递南宋山水诗中以小景见大哲思的韵味,是翁卷探索山水与禅意交融的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淳祐间曾领乡荐,以布衣终。在南宋末年诗派中,翁卷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诗学贾岛、姚合,苦意淬炼。在律诗中,翁卷尤注重中间四句的推敲,多写田园山水及隐居生活。代表作品有《乡村四月》《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等。著有《西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山到极深处,石门为地名”:从内容主题看,“极深处”奠定深山幽僻基调,“石门为地名”以平实叙述确定方位,语言质朴却如镜头推远,将读者带入荒僻之境,为全诗勾勒空间轮廓,体现永嘉四灵“以简笔造境”的写作手法。“岚蒸空寺坏,雪压小庵清”:“岚蒸”写山间雾气蒸腾之态,“空寺坏”绘寺庙荒废之形,一“蒸”一“坏”,渲染岁月斑驳与环境荒寒;“雪压”衬小庵之孤,“清”字兼写庵堂清冷与心境空寂,以白描手法叠映衰败与清寂,尽显永嘉四灵擅写“幽微山水”的风格。“果落群猿拾,林昏独虎行”:“果落”动景打破山林静谧,“群猿拾”添野趣生机;“林昏”造森冷氛围,“独虎行”显山野原始张力。一“群”一“独”、一“动”一“静”,以极简笔墨勾勒生态的野性,藏“万物自然”之思,是翁卷捕捉山野妙趣的笔法。“一僧何所得,高坐若无情”:“何所得”追问僧人修行领悟,“高坐若无情”描僧人静穆之态——非真“无情”,而是融入自然、物我两忘的禅定。以人物呼应山水,将个人哲思(对禅意、自然的观照)融入画面,收束于留白,契合永嘉四灵“以景结情、意在言外”的抒情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翁卷《京口即事》

下一篇:宋·翁卷《和陈待制秋日湖楼宴集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