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shǒu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2
jīn
tóu
xiǎo
西
yuán
chūn
dòng
lín
táng
xiān
què
xiǎo
tíng
cái
chū
hǎi
táng
huā
shè
xiāng
mián

译文

头裹着方巾,在清晨走进西边的园林,春日的生机拂动着林塘,处处万物都显得鲜活清新。在小庭院里稍作休憩时,太阳才刚刚升起,海棠花正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宛如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

逐句剖析

"幅巾投晓入西园":头裹着方巾,在清晨走进西边的园林,

# 西园:指汴京顺天门外的金明池,亦称西池。,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不著冠。

"春动林塘物物鲜":春日的生机拂动着林塘,处处万物都显得鲜活清新。

"却憩小庭才日出":在小庭院里稍作休憩时,太阳才刚刚升起,

"海棠花发麝香眠":海棠花正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宛如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

# 麝香:指麝,亦称“香獐”,其分泌的麝香可作药用,可作香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五首(其一)》是宋代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说是宋代任希夷所作。诗的第一句交代了时间与地点;第二句描写了春天里万物生长、充满活力的景象;后面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轻松自在、与自然交融的闲适心境。整首诗写的是诗人清晨游览西园的情景:他戴着头巾,穿着随意的便服,轻松自在地出门游玩。园子里到处都有春天的动静,各种景物都显得新鲜艳丽,而诗人的心情也特别悠闲、轻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日五首》是秦观在元祐年间(1086至1094年)于京城担任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职务时创作的。这组诗并非一天或同一时间写成,而是他随时有感触便写下,随口念出,随手记下的作品。因均为春天所作,故命名为“春日五首”。这是该组诗中的第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春山水诗。全诗通过描绘诗人清晨漫步西园时所见所感,展现了春日万物复苏的生机与闲适雅致的情趣。

2. 分段赏析

首句“幅巾投晓入西园”交代了时间与行动。“幅巾”是古代文人常见的头巾,暗示诗人以轻松随意的装束出行;“投晓”即清晨,“入西园”点明地点。这句仅用十字,便勾勒出一位晨起访园、悠然自得的文人形象,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的基调。次句“春动林塘物物鲜”总写西园春景。“春动”二字点出季节特征,春天的生机正悄然萌发;“林塘”涵盖树林与池塘,视野开阔;“物物鲜”以叠字强调万物因春而焕新的鲜活状态:草木抽芽、池水清澈、飞鸟虫鱼活跃,一派生机盎然的画面跃然纸上。第三句“却憩小庭才日出”转向细节描写。“却”字转折,写出诗人原计划游览西园,却在到达后选择在小庭院稍作休息;“才日出”点明时间推移至太阳初升,晨光柔和,为下文聚焦海棠花做铺垫。这一句看似平淡,却暗含诗人对园中景致的珍视,连短暂停留都要选在最宜人的时刻。末句“海棠花发麝香眠”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花发”直写海棠绽放的动态,花朵舒展、娇艳欲滴;“麝香眠”以“麝香”形容海棠花香的馥郁,“眠”字则赋予花朵静谧柔美的姿态,仿佛海棠花带着香气沉睡,既写出花的浓艳,又暗含诗人观赏时的陶醉。这一句将视觉与嗅觉结合,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海棠花的独特魅力,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组春日景物诗,笔调轻松,极富情致,逸趣横生。

山东社会科学院《东岳论丛》杂志主编贾炳棣《唐宋诗词三十家·李清照秦观诗词精选》

# 这里选录的是前四首。这四首之间内容上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和层次关系,大抵一首写一时或一地的风景与情思,联缀起来,则组成了一幅风景清雅、情趣盎然的京师春意画卷。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尊明《秦观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阮郎归·四之一》

下一篇:宋·秦观《遣朝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