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雨过碎红飞":细雨纷纷,桃花随着雨点,四处飘飞,
# 碎红:指桃花的落瓣。
"半逐溪流半染泥":一半落入泥中,一半随着溪水漂流。
# 逐:被水冲走。
"何处飞来双燕子":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对燕子,
"一时衔在画梁西":衔来几瓣桃花,放在画梁西处,反复品味。
# 画梁:有彩绘的屋梁。,衔:用嘴含着或叼着。
刘次庄,字中叟,晚号戏鱼翁,北宋潭州长沙(今属湖南)人。神宗熙宁七年(1074)赐同进士出身。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桃花雨后飘落,半随溪流、半染泥土,又被双燕衔至画梁西的景象,体现出诗人追求美的执着和拥抱生活的热情,全诗笔调明丽,情韵闲适,布局精巧,观察细腻,联想自然。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两句“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描绘暮春桃花雨后残蕊飘落,一半随溪流、一半染泥土的景象,借这一景象暗含对落花命运的感慨,为后文情感转折做铺垫;后两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描写燕子衔起残蕊飞向画梁西的情景,借景抒情,通过这一出人意料的景象,抒发出诗人追求美好、执着生活的热情,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
3. 分段赏析
《敷浅原见桃花》首句“桃花雨过碎红飞”,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暮春时节桃花经雨飘落的景象,“桃花雨”巧妙借用人们对春日桃花飘落如细雨的意象认知,“碎红飞”的“飞”字精炼传神,既暗示春风的强劲,又生动展现出桃花残蕊被风抖落、飘零空中的动态画面;次句“半逐溪流半染泥”,通过“半……半……”的句式,将残蕊不同的归宿进行对比,描绘出一半随溪流而去,一半坠入泥中的场景,暗含对落花命运的淡淡感慨。第三句“何处飞来双燕子”以设问起笔,引发读者好奇,打破前两句的既定情境,为诗歌增添了悬念与灵动之感;尾句“一时衔在画梁西”则给出答案,描绘出燕子将残蕊连同软泥衔起,带往画梁西筑巢的画面,使原本看似遗憾的落花结局峰回路转,富有戏剧性。全诗构思精巧,通过对暮春桃花及燕子等景象的细致描写,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一反传统伤春、惜春的低沉格调,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执着生活的热情,展现出诗人乐观积极的心境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热爱。
4. 作品点评
《敷浅原见桃花》是刘次庄笔下构思新颖的七言绝句。全诗布局精巧,以独特视角捕捉暮春桃花残蕊命运,打破传统伤春悲叹基调,别出心裁地展现出追求美好的积极情怀。其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描绘风雨、落花、溪流、燕子等景象,于细微处见真意。诗人借景抒情,将对自然的热爱融入其中,尽显平和心境与濠梁间趣。此诗以巧妙构思与明快笔调,赋予寻常景物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