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
·
qiū
qiān
yuàn
luò
chóng
lián

朝代:宋作者:晏几道浏览量:3
qiū
qiān
yuàn
luò
chóng
lián
cǎi
xián
lái
xiù
qiáng
tóu
dān
xìng
huā
mén
wài
绿
yáng
fēng
hòu
zhāo
yún
xìn
duàn
zhī
chù
yīng
zuò
xiāng
wáng
chūn
mèng
liú
rèn
jiù
yóu
zōng
guò
huà
qiáo
dōng
pàn

译文

院落里秋千摇曳,重重的帘幕低垂,闲暇时在华丽的门上挥笔题诗。墙里佳人犹如出墙红杏雨后花,门外游子好像绿杨飞絮随风飘。音讯断了,犹如飞逝的轻云,不知她身处何方,就做个襄王觅神女的好梦让我归去。紫骝马还认得旧时游玩路迹,嘶叫着跑过了画桥东边路。

逐句剖析

"秋千院落重帘暮":院落里秋千摇曳,重重的帘幕低垂,

# 暮:低垂。,重:重重的。

"彩笔闲来题绣户":闲暇时在华丽的门上挥笔题诗。

# 闲:空闲。,彩笔:江淹有五彩笔,因而文思敏捷。

"墙头丹杏雨余花":墙里佳人犹如出墙红杏雨后花,

"门外绿杨风后絮":门外游子好像绿杨飞絮随风飘。

"朝云信断知何处":音讯断了,犹如飞逝的轻云,不知她身处何方,

# 信:音讯。

"应作襄王春梦去":就做个襄王觅神女的好梦让我归去。

# 襄王春梦:实为先王梦之误传。“先王”游高唐,梦神女荐枕,临去,神女有“旦为行云,暮为行雨”语。(见宋玉《高唐赋序》)

"紫骝认得旧游踪":紫骝马还认得旧时游玩路迹,

# 紫骝:骝(liú),本来指一种马,这里泛指骏马。

"嘶过画桥东畔路":嘶叫着跑过了画桥东边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晏几道所著的《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入选《宋词三百首》,是一首深情描绘恋情的词作。词的上片,词人于别后追忆往昔,那时闲暇之际,在绣户之中以彩笔题诗,尽显文字结缘的浪漫。然而此刻,时过境迁,或许欢情已散,只余庭院一片冷落,悄然勾勒出别离之殇。墙内之人恰似雨后杏花,墙外之人仿若风后柳絮,二者皆在飘零中沦落凄迷,却又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下片着重抒发对佳人刻骨铭心的思念。“朝云”两句,巧妙借用楚王游高唐与神女欢会的神话典故,形象地描绘出与恋人分别后,彼此音信渺茫,唯有在春梦之中方可相见的无奈。而最后的“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两句,更是妙笔生花,意境升华。词人连自己的马都还记得恋人的居处,途经“画桥东畔路”时,不禁引颈长嘶,更何况是情深意切的人呢!如此境界,诗意盎然,情趣横生,将词人眷恋旧情的真挚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令人动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晏几道年少之时,生活优渥,常与一众诗朋酒友相聚,同歌儿舞女相伴游乐,尽享欢娱时光。然而,岁月流转,往昔繁华如过眼云烟,随着时光推移,曾经的故友如同星辰般各自离散。往昔的诸多美好经历,却如同珍贵的影像,深深烙印在词人的脑海之中。这首词,便是晏几道重游昔日旧地,触景生情,为追忆那些久别老友而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怀旧言情题材的词,借秋千院落、重帘暮霭、墙头丹杏、门外绿杨等景象,写出了词人重游故地时对往昔佳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因时光变迁、故人离散而生发的惆怅与落寞。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题绣户。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开篇描绘暮霭沉沉、重帘遮掩的秋千院落,营造出幽寂、落寞的氛围,奠定了全词怀旧与惆怅的情感基调。墙头雨后的残败杏花、门外风中飘飞的杨絮,这些衰败之景不仅是对客观环境的描写,更借景传达出词人对往昔美好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惆怅之情。“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通过紫骝马嘶鸣着走过旧路这一景象,借马对旧游踪的熟悉,烘托出词人故地重游时对过往的深深眷恋,以景衬情,使怀旧之情更加深沉。用典:“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此处运用了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典故。以“朝云”指代佳人,暗示佳人如同传说中飘忽的神女,与自己音信断绝,不知去向何方,如同襄王梦后神女消逝,只留下无尽的怅惘。用典不仅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还巧妙地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思念、失落与无奈,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虚实结合:实写重游故地时看到的“秋千院落”“重帘暮”等眼前实景,虚写记忆中佳人“彩笔闲来题绣户”的美好场景。虚实交织,今昔对比,突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是虚写,借典故想象佳人的去向,表达对她的思念。“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则回到现实场景,以马识旧路的实写,强化了对往昔的怀念。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使情感表达更为丰富、立体。拟人:“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将骏马拟人化,赋予马以人的情感和记忆,说马都认得曾经走过的旧路,更何况是对往昔经历刻骨铭心的词人。通过拟人手法,从侧面烘托出词人对旧地、故人的深厚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前两句勾勒出旧地重游之际,那似曾相识却又透着淡淡陌生的场景。于这秋千摇曳的院落、垂帘掩蔽的绣户之中,恍惚间,词人仿佛看到一位佳人正执起笔,在窗前悠然题诗。至于这位佳人究竟是谁,词中并未明言。不过,从下片“朝云”二字推测,或许她便是莲、鸿、苹、云中的某一位。“秋千院落”,往昔本是佳人嬉戏玩闹之所,如今佳人已然不见,唯有秋千独自静立,一股空寂之感油然而生。再添上“重帘暮”三字,暮色四合,帘幕层层叠叠,愈发显得这庭院幽邃昏暗。不难想象,居于这般环境中的佳人,内心定是孤寂难耐,愁绪难消。而“彩笔闲来题绣户”一句,似是对这份孤寂的一种回应。所谓“彩笔”,即传说中那神奇的五色笔,南朝梁代的江淹,凭借此笔才思泉涌,佳作频出,后梦中被郭璞索回彩笔,便才情不再。此处佳人能于闲暇之时,以彩笔题诗,足见其才情出众,必是一位才女。她当窗题诗的美好画面,想必是词人旧地重游时,脑海中浮现的昔日场景,然而此刻,佳人却已芳踪难觅。上片后两句,词人将笔触转向从外界所目睹的景色,以及由这景色所触动的万千情思。刹那间,词人仿佛从如梦似幻的追忆中惊醒,映入眼帘的,是一枝红杏探出墙头,几树绿杨飘洒着白絮。这般美丽景致,恰似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勾起了那些美好的过往。那红杏恰似昔日佳人那娇艳动人的面容,只是历经风雨洗礼,如今已略显憔悴;而那绿杨飘出的残絮,又宛如词人漂泊不定的踪迹,好在如今又回到了这承载着回忆的故地。这对仗工整的一联,韵致婉转缠绵,寄寓的情思悠远深长,以眼前所见之景,倾诉胸中深沉之情,言外之意,耐人寻味。下片起始两句,词人巧妙运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典故,来倾诉对这位佳人的深切怀念。据《小山词》自序所述,莲、鸿、苹、云这四位歌妓,后来皆“流转于人间”,不知流落何方。此处词人感慨佳人如朝云般飘然而去,自此音信全无,或许她又赶赴他人的约会。这虽只是词人的猜想,却饱含着对佳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隐隐透露了这位女子或许已沦落风尘的消息。往昔如梦如幻的情境与如今的现实,一一在眼前浮现,令人心生怅惘。下片后两句,词意陡然一转,从对佳人的思念过渡到自身。但看似分离,实则紧密相连,虚实相生之间,让形象愈发优美,情感也愈发深沉。词人并未直接表明自己对佳人的住处极为熟悉,而是别出心裁地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借骏马之口来诉说。这一巧妙比喻,与词人贵家子弟的身份极为契合,由此可知,词人往昔必定常常骑着骏马,穿梭至这秋千深院,与那玉楼绣户中的佳人相会。正因往来频繁,连马儿都记住了这条熟悉的游踪。紫骝马昂首嘶鸣,柳丝轻拂画桥,如此意境优美至极,在虚与实的交织中,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却又饱含深情的氛围。

4. 作品点评

晏几道在书写情感方面,风格沉郁顿挫,不仅情感流露真挚动人,其艺术表现手法更是独树一帜。他擅长以婉曲之法传递情思,刻意规避情感的径直宣泄,力求让情感在委婉含蓄的表达中,愈发显得深沉蕴藉。《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这首词,便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堪称以深婉含蓄见称的言情佳作。在词中,晏几道巧妙地运用种种婉曲的表达技巧,将内心复杂的情感层层包裹,不直接倾诉,却又处处暗示。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给予读者极为广阔的想象天地。读者在品味词句时,需透过字面,探寻背后深藏的情愫,如同在幽径中漫步,不断发现新的景致,从而获得更为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下一篇:宋·刘次庄《敷浅原见桃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