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íng
·
·
hán
máo
diàn
chéng
mián

朝代:宋作者:吴激浏览量:3
hán
máo
diàn
chéng
mián
cán
yuè
zhào
yín
biān
huáng
huā
shí
hòu
cuī
shàng
tóu
chuán
ōu
xuě
shuǐ
tiān
dāng
nián
dào
jiā
yīng
shì
tóng
zhì
qiān
xiào
huá
diān

译文

深夜严寒,我在简陋的旅店里孤枕难眠,皎洁的月光照着半夜起床赶路的我。细雨霏霏,秋菊盛开,我急急忙忙赶上了回家的渡船。鸥鸟洁似白雪,河水清似蓝天,让我想起了家乡。不禁遐想,回到了家,小孩会抓着衣角,笑我满头白发吧。

逐句剖析

"夜寒茅店不成眠":深夜严寒,我在简陋的旅店里孤枕难眠,

# 茅店:乡村野店。

"残月照吟鞭":皎洁的月光照着半夜起床赶路的我。

# 吟鞭:诗人的马鞭,多代指行吟的诗人。

"黄花细雨时候":细雨霏霏,秋菊盛开,

# 黄花:指菊花。

"催上渡头船":我急急忙忙赶上了回家的渡船。

"鸥似雪":鸥鸟洁似白雪,

"水如天":河水清似蓝天,

"忆当年":让我想起了家乡。

"到家应是":不禁遐想,回到了家,

"童稚牵衣":小孩会抓着衣角,

# 童稚:儿童。

"笑我华颠":笑我满头白发吧。

# 华颠:花白头发,指年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是宋金时期词人吴激创作的一首羁旅思乡词。上片写秋夜旅途的情景:寒夜投宿茅店难以入眠,残月映照着行路的马鞭;黄花绽放、细雨纷纷时,催促着登上渡船,勾勒出归心似箭的急切。下片转向回忆与想象,“鸥似雪,水如天”以白描手法描绘眼前秋景,清空辽阔;转而“忆当年”引出对故乡的怀念,最后想象到家时,孩童拉着衣角笑自己白发苍苍——用温馨的生活场景,暗含岁月流逝的感慨。全词语言质朴自然,通过旅途实景与归家虚想的对比,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写得细腻深沉,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宋词含蓄婉约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早期文学家、书画家

吴激(1090?~1142),金代早期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靖康中奉宋命使金被留,任翰林待制。吴激能诗文,书法俊逸,绘画得其岳父米芾笔意。亦能词,其词与蔡松年齐名,号“吴蔡体”,元好问称他为“国朝第一手”。他的词多化用前人诗句,内容多家园故国之思。其诗题材不广,但工于写景,风格清新婉丽。《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满庭芳·谁挽银河》等均为佳作。著有《东山集》,今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宋名臣言行续录》记载,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金廷曾下诏赦免被羁押的宋朝官员。吴激自被拘禁之日起日夜期盼南归,闻赦令后欣喜若狂,于北归途中创作此词。然其行至河北境内时,金廷骤然变卦,遂将吴激截留。朝廷就近任命其为深州知州,但吴激到任仅三日即溘然长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词,介绍了宋金时期词人吴激在异乡漂泊时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与归乡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白描:“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以白描手法开篇,通过“夜寒”“茅店”“残月”“吟鞭”等意象,勾勒出秋夜寒峭、游子独宿的萧瑟画面。寒夜难眠与残月清辉的冷寂,既写实又暗含归心之焦灼。寓情于景:“夜寒茅店不成眠”一句,通过“寒夜”“茅店”等萧瑟意象,直接渲染出羁旅的孤寂与凄冷。寒冷不仅是环境特征,更是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具象化投射,形成“景生情”的递进关系。虚实结合:上片以“夜寒茅店”“残月吟鞭”“黄花细雨”等实景开篇,勾勒出秋夜寒凉、孤身赶路的羁旅画面。下片“鸥似雪,水如天”以澄澈之景虚写对故乡的追忆,与上片实景形成对比,暗示归心之切。而“到家应是”以下纯为想象,虚写归家场景,与漂泊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突显归乡情结的矛盾性。多感官渲染:“夜寒”从体感切入,“残月”“黄花”以视觉强化秋意萧瑟;“细雨”则通过触觉与听觉(雨声)渲染离愁。“催上渡头船”中“催”字化静为动,既写细雨催人行路,又暗含归心似箭的心理紧迫感,多感官联动强化了行旅的急促。渲染:上片以“夜寒”“残月”“黄花细雨”等意象叠加,渲染出孤寂清冷的氛围,为归心之切提供情感支点。下片“鸥似雪,水如天”的澄净之景,既是对故乡的诗意追忆,也是反映出现实的苍凉,情感层次更为丰富。想象:结句“童稚牵衣,笑我华颠”以虚笔想象归家场景,孩童的天真与自身“华颠”(白发)形成鲜明对比,既显温馨,又暗含岁月流逝的悲怆。

3. 分段赏析

上片:​​“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开篇以“夜寒”“茅店”勾勒出萧瑟秋夜的孤寂,寒意不仅是环境之冷,更暗含词人漂泊的凄凉心境。而“残月照吟鞭”则通过视觉画面(残月)与动作细节(吟鞭)的叠加,将羁旅的清冷与归乡的急切融为一体。此句与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异曲同工,均以典型意象写羁旅早行,但吴激的“残月照吟鞭”更显孤高旷远,残月之“残”暗含对故乡的未竟之思,而“吟鞭”则透露出文人风雅,苦中作乐的复杂心绪。​​“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黄花与细雨本是江南秋景的雅致意象,但“催”字陡转,将闲适的赏菊情境转为归途的紧迫。此处的“催”与柳永“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形成对比——柳词是离别之痛,吴词是归心之切,一悲一喜,皆以“催”字点睛。黄花细雨为实景,而“催上渡船”则暗含对归程的想象,虚实交织中强化了游子对故乡的渴盼。下片:“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鸥鸟如雪、水天相接的澄澈画面,既是对江南水乡的实景追忆,亦暗含对高洁品格的向往。此句化用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却以“似雪”“如天”的纯净之语,凸显归乡途中的精神超脱。由眼前江景转入对“当年”离乡的回忆,形成今昔对比,暗含岁月流逝的怅惘。“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此句借鉴贺知章《回乡偶书》的“儿童笑问”,但以“牵衣”的温情冲淡了“笑我华颠”的沧桑。童稚的天真与词人鬓发斑白的现实形成反差,既流露归家的温馨期待,又暗含宦游半生的悲凉。全词以想象归家场景作结,实则暗示词人仕金不得归的困境。虚写中饱含对故土的眷恋与身世之叹。

4. 作品点评

吴激早岁以才学蜚声江南,当年意气风发,何等风光。晚年被迫出仕北国,虽身居显位,却始终难消贰臣的心理负担。对故园的眷恋,只能借游子归乡之口婉转寄寓。全词语言清丽婉约,哀感顽艳却无颓唐之气。那种乱世漂泊的无奈与乡愁的缠绵悱恻,依然能引发深切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久别将归,虽寒不成眠,很早就起程了。且行且吟,可见兴致。水边鸥鸟,倚门童稚,在在都引起心头的欢悦。词笔也松秀自然,可当《归去来辞》看。

近现代夏承焘、张璋《金元明清词选》

# 用贺知章《回乡偶书》语意,以乐景补哀。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拔荆《词史》

# 上片写失眠,写凄怆,景色寒凉。下片转以虚拟之笔,显现温馨,愈见强化“残月吟鞭”的怅惘心绪。吴激朗秀中出凄婉的风格于此毕现,运语又如此轻捷自然不着痕迹。

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严迪昌《金元明清词精选》

# 此词写旅途中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归心如箭,遂一夜无暇。启程时犹有残月,临渡时已细雨霏霏。旅途景物,略不关情,盖一心已在思量归家后光景。“童稚”两句,有“近乡情更怯”之感。

原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惠淇源《婉约词全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留侯一首其一》

下一篇:宋·释师观《颂古三十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