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yuè
yuán
·
·
yàn
běi
rén
zhāng
shì
jiā
yǒu
gǎn

朝代:宋作者:吴激浏览量:3
nán
cháo
qiān
shāng
xīn
shì
yóu
chàng
hòu
tíng
huā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àn
fēi
xiàng
shuí
jiā
huǎng
rán
mèng
xiān
shèng
xuě
gōng
duī
jiāng
zhōu
qīng
shān
lèi
shī
湿
tóng
shì
tiān

译文

历经千古的北宋已成为伤心的地方,还唱着那《后庭花》曲。昔日东晋时王导、谢安那样的豪门贵族,堂前的燕子,而如今却已不知道飞到了哪户人家中。恍惚之间如同大梦一场,眼前的宫女肌肤如同胜雪般白嫩,发髻乌黑浓密如同乌鸦。我就像江州司马白居易一样,泪水沾湿了青衫,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啊。

逐句剖析

"南朝千古伤心事":历经千古的北宋已成为伤心的地方,

# 南朝千古伤心事:“南朝”二句:唐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南朝: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东晋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并都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史称其为“南朝”,词中代指已为金所灭亡的北宋。

"犹唱后庭花":还唱着那《后庭花》曲。

#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乐曲名。据说是南朝最后一个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

"旧时王谢":昔日东晋时王导、谢安那样的豪门贵族,

# 旧时王谢:“旧时”二句: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东晋时两个世族大家。曾是支持东晋皇朝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门第显赫。

"堂前燕子":堂前的燕子,

"飞向谁家":而如今却已不知道飞到了哪户人家中。

"恍然一梦":恍惚之间如同大梦一场,

"仙肌胜雪":眼前的宫女肌肤如同胜雪般白嫩,

"宫髻堆鸦":发髻乌黑浓密如同乌鸦。

# 堆鸦:即指其发型。,髻:女性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挽在头顶。

"江州司马":我就像江州司马白居易一样,

# 江州司马:“江州”三句:唐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在贬谪地九江送别友人,听到一个琵琶女的弹奏,写下长诗《琵琶行》,表达了身世沦落之感,其中有句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官名,州郡地方长官属下的武职佐吏。青衫:唐代文官八九品的服色。

"青衫泪湿":泪水沾湿了青衫,

"同是天涯":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是金代词人吴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即景抒情,借景慨叹世事沧桑巨变,抒发沉郁的故国之思;下片聚焦宴饮场景,词人由他人联想到自身,感怀百味人生。全词巧妙化用前人成句,自然流畅,将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寄寓于字里行间,情感浓烈而含蓄,兼具精巧构思与浑然意境,是“隐括体”词作中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早期文学家、书画家

吴激(1090?~1142),金代早期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宰相吴栻之子。靖康中奉宋命使金被留,任翰林待制。吴激能诗文,书法俊逸,绘画得其岳父米芾笔意。亦能词,其词与蔡松年齐名,号“吴蔡体”,元好问称他为“国朝第一手”。他的词多化用前人诗句,内容多家园故国之思。其诗题材不广,但工于写景,风格清新婉丽。《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满庭芳·谁挽银河》等均为佳作。著有《东山集》,今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关于吴激的《人月圆》的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刘祁《归潜志》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先翰林尝谈国初宇文太学叔通主文盟时,吴深州彦高视宇文为后进,宇文止呼为小吴。因会饮,酒间有一妇人,宋宗室子,流落,诸公感叹,皆作乐章一阕。宇文作《念奴娇》,有‘宗室家姬,陈王幼女,曾嫁钦慈族。干戈浩荡,事随天地翻覆’之语。次及彦高,作《人月圆》词云:‘南朝千古……’宇文览之,大惊,自是,人乞词,辄曰:‘当诣彦高也。’彦高词集,篇数虽不多,皆精微尽善,虽多用前人诗句,其翦裁点缀若天成,真奇作也。先人尝云,诗不宜用前人语。若夫乐章,则翦截古人语亦无害,但要能使用尔。如彦高《人月圆》,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远,不露圭角,不尤胜于宇文自作者哉。”此外,洪迈的《容斋随笔》和元好问《中州集》也有生动的记述。《容斋随笔》载:“先公在燕山,赴北人张总侍御家集。出侍儿佐酒,中有一人,意状摧抑可怜,叩其故,乃宣和殿小宫姬也。坐客翰林直学士吴激赋长短句纪之,闻者挥涕。”元好问《中州集》吴激《人月圆》词后注曰:“彦高北迁后,为故宫人赋此。时宇文叔通亦赋《念奴娇》,先成,而颇近鄙俚,及见彦高此作,茫然自失。是后人有求乐府者,叔通即批云:‘吴郎近以乐府名天下,可往求之。’”综合上述材料,可将这首《人月圆》词的创作背景归纳如下:皇统二年(1142年)夏至日,宇文虚中、吴激、洪皓等南朝词客应北人张侍御之邀,前往其家中会饮。饮酒过程中,主人唤出侍儿唱歌助兴,其中一人神情哀伤、惹人怜悯。众人询问之下得知,此人原是北宋宫廷旧人,因靖康之难被俘后流落到北方,最终沦为张侍御家中婢女。众人对其不幸遭遇感慨不已,纷纷以词抒情,各作一首。宇文虚中率先完成《念奴娇》,但当他看到吴彦高所作的《人月圆》后大为惊叹,将其推为第一,在座众人也都为之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故国、抒亡国情的感怀之词。词中借宴饮场景与眼前之景,抒发世事沧桑之感与深沉的亡国之恨,巧妙化用前人成句,情感浓烈而含蓄。

2. 写作手法

化用:本词化用手法突出,巧妙化用多首前人诗句,如“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以歌女唱亡国之曲,讽喻晚唐统治者的荒淫。吴激在此化用,既暗指宋徽宗、钦宗荒淫误国,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仍不思进取、醉生梦死的现实,也影射眼前故国已破却仍宴饮作乐的场景,借古讽今,深化了亡国之痛与对南宋朝廷的批判。用典:本词用典精妙,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典故。刘禹锡笔下,王谢两家的兴衰,借燕子飞入百姓家体现世事沧桑。吴激化用此典,将燕子比作亡国之人,结合宋室被金人所灭的背景,深刻地表达出国家灭亡后,人们无处安身的悲怆,凸显了深沉的民族之耻与亡国之恨。承上启下:“恍然一梦”一句承上启下,承接上片对宋室衰亡、山河破碎的悲叹,“南朝千古伤心事”“旧时王谢”等句勾勒出国破家亡的历史沧桑,如一场噩梦;同时开启下片,引出眼前宋室宫女在金地起舞的场景,“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梦境般的画面却暗藏悲惨现实,使上下片过渡自然,情感表达连贯流畅。照应:下片“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与上片“旧时王谢堂前燕”形成照应。“旧时王谢堂前燕”以燕子喻亡国之人,漂泊无依;“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则以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自比,与宴会上宋室宫女产生共鸣,同样是天涯沦落人。前后照应,深化了词人对家国沦亡、身世飘零的哀伤之情。借景抒情:词人借宴会上宋室宫女歌舞的场景抒情。“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描绘出宫女容貌美丽、发髻精致,然而她们却沦为金地宴饮场上娱乐的玩偶,强颜欢笑。词人目睹此景,联想到她们的悲惨命运,不禁“青衫泪湿”,借眼前之景,抒发对宫女的同情,以及自身故国沦陷、羁留金地的家愁国恨,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动人。

3. 分段赏析

上片:“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这两句化用唐代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杜牧写《泊秦淮》时,以咏史的方式,带有讽喻之意,意在提醒唐王朝的统治者,不要因沉迷于灯红酒绿的生活而导致国家覆灭。吴激化用此句,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醒,更是在反映现实的情境。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反映的是宋家王朝的情况。宋徽宗、钦宗荒淫误国,偏安江左之后,不思复国,依旧在西湖畔歌舞不断,将杭州当作汴州,面对如此令人痛心的历史往事却毫无伤心之感,反而一味地沉迷于寻欢作乐,这种行为实在是可悲、可憎、可叹。从小的方面来说,这两句也是在写眼前的宴会场景,国家已然破碎,却仍然在宴饮作乐,苟且偷生,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此句借用唐代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在东晋南朝时期,王、谢两大家族是世居金陵的名门望族,然而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他们逐渐走向衰落。刘禹锡用这个典故抒发了一种沧海桑田的兴亡之感。而吴激化用这一典故,表达的是一种民族之耻和亡国之恨。在吴激看来,金人南下,这并非普通的朝代更迭,而是异族入侵,国家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原本王谢堂前的燕子,在改朝换代之时还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可是如今国家灭亡之后,这些燕子又该飞向何处,以何处为家呢?这里所倾吐的故国之思,相较于首句而言,悲情更增添了几分,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灭亡的悲痛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下片:“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恍然一梦”在此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上片写国家的破碎、历史的沧桑,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山河破碎,宋室衰落,如同一场噩梦一般,令人恍惚、惊诧。而下片则写宋室宫女在金地起舞的场景,也仿佛是在梦中一般,让人难以置信却又不得不信。“仙肌胜雪,宫髻堆鸦”细致地描绘了那些被虏的宋家宫女,她们肌肤细嫩,洁白如同雪花一般,发髻乌黑发亮,美丽动人,如同天仙一般。然而,如此美丽的宫女,如今却沦为了金地宴饮场上供人娱乐的玩偶,她们内心的泪水只能往肚里流淌,表面上却还得强颜欢笑,轻歌曼舞,这种悲惨的遭遇实在是令人痛心,进一步烘托出了国家灭亡后的凄凉和无奈。“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这三句化用自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在白居易的诗中,“江州司马”是诗人的自称,而在这里则是词人吴激的自比。舞者(被虏的宫女)和观者(词人自己)产生了共鸣,一同悲叹,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遭遇,即都是在故国沦陷后羁留于金国。这与上片所表达的“旧时王谢堂前燕,今时沦为亡国奴”的情感相呼应,化用的诗句非常凝练且自然贴切,能够很好地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沉思,使得家愁国恨的情感流露得更为浓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更能震撼人心,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灭亡的悲痛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4. 作品点评

该词独具特色,“感慨中饶伊郁”,一腔爱国之情与伤世愁绪,词人表达得曲折且有韵致。首句似中流砥柱,力重千钧,点明全篇主旨,接着思绪趋缓,回到现实,关联自身,行文纡徐曲折。末句“同是天涯”,无奈中透着沉重,词人的忧愤在一唱三叹间,显得更为深广。词中情感犹如长江大河,起始迅疾,几经转折,看似平静,却蕴蓄着强大力量,最终如奔出峡口,挟风雷之势奔向云水苍茫处。这首词情韵皆佳,就连当时的词坛盟主,与吴激一样出使金国被羁留的宇文虚中看后都颇为叹服,“是后人有求作乐府者,叔通(宇文虚中字)即批云‘吴郎近以乐府名天下,可往求之。”恰似赵翼所说:“诗人不幸诗家幸,赋得沧桑句便工。”家国不幸,遭逢此乾坤之劫;江山有幸,留存这不朽之篇。该词的成功,有着内在缘由,也有着外在因素,这些共同铸就了吴激《人月圆》在词史上的盛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阅此词,当诣彦高也。彦高《人月圆》,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远,不露圭角,不尤胜于自作者哉。

金刘祁《归潜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夔《过垂虹》

下一篇:宋·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