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ā
yāng

朝代:宋作者:刘学箕浏览量:3
nóng
qīng
kuò
yāng
dào
róng
róng
sēn
shí
ér
huàn
shǒu
qiān
wàn
gēn
lián
gēng
chéng
yuè
​​zhú​​
lǒng
xiǎo
yān
jiàn
sàn
dōng
fāng
bái
guī
lái
chī
fàn
dān
dào
tián
tóu
hàn
zhū
dūn
shēn
cóng
zhòng
​​tǔ
wèn​
zhāo
hūn
tíng
liè
ròu
liè
cái
yīn
yòu
fēng
qiū
shōu
xìng
zhí
suì
shāo
fēng
jiàn
qián
zhài
zhòng
lián
máng
biàn
zhuǎn
liǎo
guān
shuāng
xuě
dòng
è
饿
chóu
qióng
dōng
jiē
mín
tiān
jiān
tián
liáng
jiān
yán
ān
zuò
西
fāng
bèi
bǎo
cán
hòu
yán

译文

农夫划着船在宽阔的清水中前行,嫩绿的秧苗像茸毛一样,密密麻麻地生长在水田里。父子相互呼唤着,将秧苗拔齐,一把又一把的秧苗带着根须插入泥中。四更天就趁着月光在田埂上行走,清晨的烟雾渐渐消散,东方已经泛白。回来吃了一碗饭,挑着秧苗到田头时,汗水像珍珠一样滚落。蹲下身子,将秧苗一株株插入土中,从早到晚,从清晨到中午都不停歇。肌肤被晒得剥裂,肉都起了皮,刚刚躲过烈日,又遭遇风雨。秋天好不容易赶上收成稍好一些,但谷价便宜,没有钱还私人的债务很沉重。连忙变卖东西交了官府的赋税,在严寒的深冬,霜雪肆虐,人们因寒冷与饥饿而陷入深深的愁苦之中。唉,在天地间的四种百姓,从事耕种劳作实在是太艰难了。奉劝那些安坐西方(暗指佛门等不劳而食者)的人,你们吃饱了不感到惭愧,我却觉得厚颜无耻。

逐句剖析

"农夫戢戢清波阔":农夫划着船在宽阔的清水中前行,

# 戢戢:一作楫楫。

"秧稻茸茸森石发":嫩绿的秧苗像茸毛一样,密密麻麻地生长在水田里。

"父儿呼唤手拔齐":父子相互呼唤着,将秧苗拔齐,

"千把万把根连泥":一把又一把的秧苗带着根须插入泥中。

"四更乘月​​躅​​陇陌":四更天就趁着月光在田埂上行走,

"晓烟渐散东方白":清晨的烟雾渐渐消散,东方已经泛白。

"归来吃得饭一盂":回来吃了一碗饭,

"担到田头汗似珠":挑着秧苗到田头时,汗水像珍珠一样滚落。

"蹲身擘丛种入土":蹲下身子,将秧苗一株株插入土中,

# 丛:一作业。

"不问朝昏与亭午":从早到晚,从清晨到中午都不停歇。

"肌肤剥裂肉起皮":肌肤被晒得剥裂,肉都起了皮,

"烈日才阴又风雨":刚刚躲过烈日,又遭遇风雨。

"秋收幸值岁稍丰":秋天好不容易赶上收成稍好一些,

"谷贱无钱私债重":但谷价便宜,没有钱还私人的债务很沉重。

"连忙变转了官赋":连忙变卖东西交了官府的赋税,

"霜雪冻饿愁穷冬":在严寒的深冬,霜雪肆虐,人们因寒冷与饥饿而陷入深深的愁苦之中。

"吁嗟四民天地间":唉,在天地间的四种百姓,

"服田力穑良独艰":从事耕种劳作实在是太艰难了。

"寄言安坐西方辈":奉劝那些安坐西方(暗指佛门等不劳而食者)的人,

"汝饱不惭吾厚颜":你们吃饱了不感到惭愧,我却觉得厚颜无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插秧歌》是宋代刘学箕创作的一首反映农民插秧劳作艰辛的诗。诗的开篇描绘了农夫在广阔清波中劳作的场景,以及父子齐心协力拔秧插秧的画面。接着叙述了农民从四更天开始劳作,归来吃饭后又匆忙赶往田头,不顾肌肤被晒裂、烈日风雨的侵袭,一直辛勤劳作。秋收时虽稍有收成,但谷贱伤农,还要承担沉重的私债和官赋,面对寒冬依然发愁。最后诗人发出感叹,认为从事耕种劳作十分艰难,并批判了那些安坐不劳而获的人。全诗语言质朴,生动地展现了农民的辛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不劳而获者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刘学箕(?~?),宋代词人。字习之,号种春子,有堂曰“方是闲”,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刘子翚之孙、刘坪之子,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其工于词藻,为文高爽闲雅,得其家传。刘淮《方是闲居士小稿序》称其“笔力豪放,诗摩香山之垒,词拍稼轩之肩”。著有《方是闲居士小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 农夫戢戢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开篇描绘了农夫在水田中劳作的场景,“楫楫”形容农夫划船或在水田中行走的样子,“清波阔”展现了水田的广阔和清澈。“秧稻茸茸森石发”,将嫩绿的秧苗比作茸毛,形象地描绘出秧苗的茂盛,“森石发”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描写了父子齐心协力拔秧插秧的忙碌情景,“呼唤”体现了父子之间的默契和协作,“手拔齐”则表现了他们的熟练和认真。“千把万把根连泥”,通过数量词“千把万把”,强调了秧苗的数量之多,以及农民劳作的辛苦。“四更乘月躅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叙述了农民从四更天就开始劳作,直到天亮的过程。“四更乘月”说明农民在深夜就出门劳作,“躇陇陌”描绘了他们在田埂上行走的样子。“晓烟渐散东方白”,则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和天色的变化。“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体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归来吃得饭一盂”,说明他们吃饭的时间很短,“担到田头汗似珠”,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汗水比作珍珠,形象地描绘出农民劳作的艰辛。“蹲身擘丛种入土,不间朝昏与亭午。”说明农民从早到晚都在田间劳作,没有休息的时间。“蹲身擘业”描绘了农民插秧的动作,“不间朝昏与亭午”,则强调了他们劳作的连续性。“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描绘了农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劳作,肌肤被晒裂,还要遭受风雨的侵袭。“肌肤剥裂”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烈日才阴又风雨”,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无常。“秋收幸值岁稍丰,谷贱无钱私债重。”秋收时虽然收成稍好,但谷价便宜,农民没有钱还私人的债务。“幸值岁稍丰”,给人一种希望的感觉,但“谷贱无钱私债重”则打破了这种希望,让农民陷入了困境。“连忙变转了官赋,霜雪冰饿愁穷冬。”农民连忙变卖东西交了官府的赋税,面对寒冬依然为生活发愁。“连忙变转”表现了农民的无奈,“霜雪冰鋨”则描绘了寒冬的寒冷,“愁穷冬”则表达了农民对未来的担忧。“吁嗟四民天地间,服田力穑良独艰。”诗人发出感叹,认为从事耕种劳作实在是太艰难了。“吁嗟”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服田力穑”则强调了农民的辛勤劳作,“良独艰”则突出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寄言安坐西方辈,汝饱不惭吾厚颜。”奉劝那些安坐不劳而获的人,你们吃饱了不感到惭愧,我(农民)却觉得厚颜无耻,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批判。“寄言”表示奉劝,“安坐西方辈”暗指佛门等不劳而食者,“汝饱不惭”则批判了他们的行为,“吾厚颜”则是反语,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澈《虞美人·玉楼缥缈孤烟际》

下一篇:宋·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