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塞年华早":丈夫年纪轻轻就去驻守边关,
# 关塞:边关,边塞。
"楼台别望违":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频频回头的夫君。
# 楼台:闺中少妇居室。
"试衫著暖气":穿上新衫才感觉到春天的温暖,
# 著:感觉。
"开镜觅春晖":梳妆之后看向窗外寻觅着春光。
# 觅:找,寻求。
"燕入窥罗幕":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探看,
# 罗幕:丝罗帐幕。
"蜂来上画衣":画衣上绣的花将蜜蜂都引了来。
"情催桃李艳":春意让桃花李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 情催桃李艳:谓春日桃李争艳,像是闺中少妇春思之情所催发。桃李艳:桃花梨花竞相开放。
"心寄管弦飞":心却跟随管弦之声飘到远方,仿佛到了丈夫的身边。
# 心寄管弦飞:谓相思之情寄寓于音乐之中,飞向关塞。
"妆洗朝相待":每天清晨都盛装打扮,等待离人归来,
# 相待:与下句之“不归”,均指少妇所思念的亲人。,朝:清晨。
"风花暝不归":可是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还没有归来。
"梦魂何处入":睡梦中也不见夫君的身影,
# 梦魂:睡梦中。
"寂寂掩重扉":醒后长叹,只能再次将门窗关上。
# 重扉:重门。扉:门扇。,掩:关上。
唐代诗人
张若虚(660?~720?),唐代诗人。籍贯扬州(今属江苏),曾任兖州兵曹。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张若虚流传下来的诗仅两首,分别为《春江花月夜》与《代答闺梦还》。其中《春江花月夜》最为脍炙人口,该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从而使他享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闺怨诗。诗歌描绘了春日闺中少妇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及心境变化,展现其对边塞情人的相思离愁,情感聚焦于“悔”字,语言细腻精致,兼具美感与清新格调。
2. 写作手法
想象:“梦魂何处入”一句借助想象,写思妇渴望在梦中与丈夫相聚却不知魂归何处,将抽象的思念转化为对梦境的寻觅,深化了孤寂无奈的心境。借景抒情:“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描绘燕子飞入窥探罗幕、蜜蜂停驻画衣的春日景象,借灵动鲜活之景,暗含思妇独居深闺的寂寞,将其相思之苦融入春光之中。“风花暝不归”借暮色里风吹花落的景致,渲染凄清氛围,暗示思妇从朝至暮等待无果的失落,让怅惘之情随落花暮色缓缓流淌。烘托:通过“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等动作细节,烘托思妇刻意装扮、盼归人的心理;以“寂寂掩重扉”的寂静场景,烘托其梦醒后的凄凉,侧面展现思念的绵长沉重。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描绘春日温暖、燕舞蜂飞的美好景象,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更将春日繁花、管弦之乐的欢快推向高潮。然而,女子“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从早盼到晚却不见所思之人,这些热闹乐景,恰恰反衬出她独守空闺的孤独寂寞与相思之苦,倍增哀怨之情。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点题,写年轻丈夫为戍守关塞与妻子离别。离别场景凄清动人,作者却仅以寥寥笔墨勾勒送别的尾声:妻子伫立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至其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既是送别的终结,亦是全诗情感叙事的开端。三、四两句“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描绘离别后女主人公虽陷入漫长的苦思,仍强打精神梳妆打扮。穿上新制的衣衫时,她才真切感受到春日的暖意;简单对镜梳妆后,她将目光投向窗外,只见一片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春景。五六两句“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写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窥探室内;不知何时,几只蜜蜂竟被她身上的“画衣”吸引。诗人以生花妙笔刻画细节:画衣上绣制的花朵逼真到引来蜜蜂,既可见刺绣工艺的精巧生动,亦可见思妇制作画衣时的用心之至,将她百无聊赖却又盼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复杂心绪展现得淋漓尽致。七、八两句“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正值春季山花烂漫,桃红李白,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忽然从远方传来悠扬的乐声,她不禁沉醉其中,让心绪随着乐声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向丈夫的身边。随即笔锋一转,又回到女主人公的现实境遇。九、十两句“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写她每日幻想着丈夫归来,精心梳妆后从早至晚伫立等待。然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离人始终未归。最后两句“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写夜深她进入梦乡,却陷入“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苦恼。梦醒后,她在寂静中发出重重长叹,叹息声在空寂的夜里回荡不绝,最终无奈地再次关上厚重的院门。十一、十二句:是描写思妇梦醒后的状态与动作。“梦魂何处入”以问句起笔,直抒思妇梦中亦难寻丈夫身影的无奈——她本想在梦境中与离人相会,可魂牵梦绕之际,却不知该往何处寻觅对方的踪迹,一个“何处”将其茫然无措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寂寂掩重扉”则以动作收尾,“寂寂”叠词既渲染出空闺深夜的死寂氛围,也暗合思妇内心的孤寂;“掩重扉”这一动作,看似是关上院门,实则象征着她将所有期盼与失落一并锁进空寂的院落,以景结情,余韵悠长。两句诗以白描手法,将思妇从梦境跌回现实的怅惘与孤苦展现得含蓄而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代答闺梦还》是张若虚创作的一首拟闺怨诗,展现出张若虚区别于宫体诗的独特情怀,彰显诗人对唯美境界的执着追求。在诗歌形式上,该诗既继承又发展了宫体诗风,赋予作品强烈的形式美感。此诗一方面吸收宫体诗在格律方面的长处,另一方面舍弃其过度用典、辞藻堆砌的弊端,摆脱了宫体诗的浮艳气息。其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独树一帜,虽未直接刻画心境,却字字暗含心境。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而言,张若虚及其作品的出现,标志着诗坛对建安至南北朝艺术经验的取舍与创新,唐诗走向鼎盛,正是这种扬弃与发展自然演进的成果。
# “著”字温存,“觅”字萧寂,各有奇妙!幽动。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上一篇:唐·孟郊《酒德》
下一篇:唐·李白《送蔡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