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huā

朝代:宋作者:连文凤浏览量:3
fēn
fēn
ér
huā
wèi
rén
zuò
yán
yǎn
bǎo
liáo
wèi
lái
kān
shí
huā
shì
fán
huā
tài
yáng
tiān
zhōng
zhèng
cóng
kāi
fēng
ráng
ruì
tuō
fēng
è
shǐ
huá
ér
gān
wèi
càn
guāng
bái
xíng
tián
jiān
shū
xiào
shì
tián
zhě
gào
yán
suì
huò
dàn
bǎo
bǎi
nián
màn
láo

译文

众多娇美的花朵,只为人们展现艳丽的颜色。看饱了姑且自我安慰,饥饿时却不能拿来吃。这稻花从不被花谱收录,难道能和普通花卉相比。当太阳在天空中明媚照耀,它从正午的阳光里汲取正气。它的开放是丰收的祥瑞之兆,能让人们摆脱风雨的灾厄。初开时香气浓郁而甘甜,尚未结实绽放已透出洁白的光泽。我行走在田野之间,放声长啸感到自在舒适。种田的人告诉我说,今年必定是个丰收之年。只求能吃饱饭直到终老,百年人生也不过是辛劳服役。

逐句剖析

"纷纷儿女花":众多娇美的花朵,

"为人作颜色":只为人们展现艳丽的颜色。

"眼饱聊自慰":看饱了姑且自我安慰,

"饥来不堪食":饥饿时却不能拿来吃。

"此花不入谱":这稻花从不被花谱收录,

"岂是凡花匹":难道能和普通花卉相比。

"太阳丽天中":当太阳在天空中明媚照耀,

"正气从午得":它从正午的阳光里汲取正气。

"开此丰穰瑞":它的开放是丰收的祥瑞之兆,

"脱彼风雨厄":能让人们摆脱风雨的灾厄。

"始华郁而甘":初开时香气浓郁而甘甜,

"未粲光已白":尚未结实绽放已透出洁白的光泽。

"我行田野间":我行走在田野之间,

"舒啸意自适":放声长啸感到自在舒适。

"田者告我言":种田的人告诉我说,

"乐岁兹或必":今年必定是个丰收之年。

"但期一饱死":只求能吃饱饭直到终老,

"百年漫劳役":百年人生也不过是辛劳服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稻花》是宋末元初诗人连文凤创作的五言古诗。诗的开篇将稻花与徒有艳丽外表、无法充饥的“儿女花”对比,凸显稻花独特价值;接着借“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等句,赋予稻花蕴含天地正气、预兆丰收的品质;后段描绘诗人在田野间的所见所感,以及与田者的对话。全诗客观呈现了稻花朴实无华却意义非凡的特质,展现乡村田野风光与农事场景,既表达了对稻花的肯定,也委婉传达出对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连文凤,(生卒年不详)字百正,号应山,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咸淳间太学生,曾出仕。宋亡,漫游江湖,常与宋遗民唱酬。至元二十三年,浦江吴渭﹑方凤﹑谢翱等结月泉吟社,征集诗篇,连文凤投诗署名为罗公福,当时以“粹然无疵,极整齐而不窘边幅”被品为第一。《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大抵清切流丽,自抒性灵,无宋末江湖诸人纤琐粗犷之习”,“文格雅洁,亦不失前民矩矱”(卷一六五)。即其所投月泉吟社《春日田园杂兴》诗,当时品为第一,后人亦多有微辞,清郭兆麒谓“不见佳处,平平而已”,“一切田园杂兴,俱隐括于首二句中,而不觉其锤炼之疏也。盖亦一时风气如此”(《梅崖诗话》)。著有《百正丙子稿》,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为《百正集》三卷,今存《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全宋诗》卷三六二○至三六二二录其诗三卷。《全宋文》卷八三二七收有其文。事迹见《元诗选》癸集甲﹑《宋诗纪事》卷八一﹑《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吴洪泽)

连文凤,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两句开篇将众多徒有艳丽外表的花朵比作“儿女花”,指出它们只为取悦世人、展现外在色彩。“纷纷”描绘出此类花朵数量众多、竞相争艳的状态,为后文凸显稻花特质作铺垫。“眼饱聊自慰,饥来不堪食”紧承上句,进一步阐述“儿女花”的局限,只能供人观赏,带来视觉上的满足,却无法在饥饿时当作食物充饥,以直白的语言点明其华而不实的本质。“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引出主角稻花,表明稻花虽未被花卉谱录记载,却绝非寻常花朵可比。“不入谱”与“非凡花匹”形成反差,引发读者对稻花独特之处的好奇与关注。“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两句描写稻花生长环境与内在品质。在阳光明媚、高悬中天之时,稻花汲取天地间的正气生长。“丽”字生动展现出太阳的光辉灿烂,“正气”赋予稻花以崇高、刚正的品格,将自然现象与稻花特质相联系。“开此丰穰瑞,脱彼风雨厄”说明稻花开放是丰收的祥瑞之兆,意味着能够摆脱风雨带来的灾害。“丰穰瑞”直接点明稻花对农事的重要意义,体现出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丰收的希望;“脱彼风雨厄”则暗含人们对风调雨顺、庄稼平安生长的期盼。“始华郁而甘,未粲光已白”细致刻画稻花的形态与气味。稻花初开时,香气浓郁且味道甘甜;还未完全成熟绽放,便已呈现出洁白的光泽。“郁而甘”从嗅觉和味觉角度展现稻花的美好,“光已白”则从视觉上描绘其纯净素雅的外观。“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描述诗人身处田野的状态,行走在乡间田野,随意地长啸,心情悠然自得。“我行”“舒啸”两个动作,生动展现出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惬意与放松,为后文与田者对话营造氛围。“田者告我言,乐岁兹可必”记录诗人与田间劳动者的交流,农民告知诗人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简洁的对话,既承接上文稻花作为丰收祥瑞的描述,又自然引出下文对农民生活的感慨。“但期一饱死,百年漫劳役”以农民的心愿作结,他们只期望能吃饱饭,即便一生辛劳也在所不惜。“但期”突出农民愿望的质朴简单,“百年漫劳役”则道出农民生活的艰辛不易,流露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下一篇:宋·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