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萧萧":树叶还是稀稀落落的,
"琉璃叶下琼葩吐":丁香树叶下丁香花就开放了,
# 琉璃:指各种天然有光宝石。此形容花叶。
"素香柔树":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气环绕着树。
# 柔:柔美。指各种天然有光宝石。此形容花叶。,素香:气味清香。
"雅称幽人趣":雅士称赞这是幽居之士的乐趣。
"无意争先":丁香花没有想争夺春光,
"梅蕊休相妒":梅花不要嫉妒。
# 妒:妒忌,嫉妒。
"含春雨":丁香花在春雨中含情脉脉。
"结愁千绪":结下了千丝万缕的愁绪。
# 结愁千绪:指丁香花蕾似人心结愁绪。李璟《浣溪沙》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似忆江南主":仿佛在思念着江南的旧主。
# 江南主:即南唐君主,指李璟。
南宋文学家
王十朋(1112~1171),南宋文学家。字龟龄,号梅溪,谥忠文,祖籍温州乐清(今属浙江)。绍兴进士,曾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隆兴北伐失败,力主恢复大业不可因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治绩。官至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代表作品有《御试策》《应诏陈弊事》《论史浩札子》《论进取利害札子》《上殿札子》等。著有《梅溪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词。描绘了丁香花在落叶下绽放的形态、素雅的香气和柔美的树形,体现了丁香花无意争先的品格,营造出一种幽微愁绪的氛围,表达了词人的志趣与情思。借丁香花在落叶、春雨中的景象,写出了词人自身与世无争的心态和千般愁绪。
2. 写作手法
用典:“落木萧萧”此句运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杜甫原句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萧瑟凄凉的意境,描绘了秋天落叶飘零、江水奔腾的宏大景象,寄寓着诗人年老多病、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而王十朋在词中使用“落木萧萧”,将其意境移植过来,用来描绘丁香花生长的环境氛围,通过萧瑟的秋景衬托出丁香花的清幽淡雅,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清冷、孤寂的基调。托物言志:“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丁香花被赋予“无意争先”的特质,这显然是词人将自身不追逐名利、不与他人争胜的志向寄托于丁香花上。同时,让梅花不要嫉妒丁香花,进一步强调丁香花淡泊的品性,借花的这种特质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烘托:“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落木萧萧”描绘出秋天落叶飘零、一片肃杀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丁香花从琉璃般的叶子下吐出,以周围环境的萧瑟、冷清,烘托出丁香花在困境中独自绽放的高洁、素雅之态。
3. 分段赏析
上片从形态与意趣两个维度刻画丁香。形态上,“琉璃叶下琼葩吐”生动勾勒出丁香花在琉璃般叶片下绽放的模样;意趣方面,以“幽人趣”点明丁香所蕴含的高雅意趣。其中紧扣词题的是“素香柔树”一句。首句“落木萧萧”,原多用以描绘秋景,在此巧妙借用来烘托丁香花尚处含苞未放时的环境与氛围,起到了衬托作用。下片由外在形态深入到精神内核。一方面,丁香无意与群芳争春,特别是与那“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以内外兼美著称的梅花相较,丁香并无争艳之心;另一方面,词中着力渲染丁香流露出的愁绪。全词的精妙之处集中于结尾:作者别出心裁地设想,丁香之所以“结愁千绪”,或许是在忆念江南的主人。如此一来,原本无情的花卉,化作了作者情志的寄托,使词中所蕴含的愁绪与悲情,有了具体而真切的落点。
4. 作品点评
《点绛唇・素香丁香》是王十朋词中的词作。从丁香花的形态与意趣着笔,“琉璃叶下琼葩吐”绘形,“素香柔树”绘香,“雅称幽人趣”绘神,生动展现丁香花的特质。由形入神,“无意争先”点明其品格,“结愁千绪”融入词人情感,将丁香花与自身情志紧密相连。全词多处用典,如“落木萧萧”“似忆江南主”等,内涵深远。词人巧妙运用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手法,使丁香花成为自身情志的寄托,将自身不慕名利的志趣和复杂愁绪融入其中,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
上一篇: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
下一篇:宋·连文凤《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