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扁舟对晚晖":我坐着一只小小的船儿,不断地前行,面对着傍晚那灿烂的余晖,
"晴和直欲减绵衣":天气晴朗又暖和,让人直想把身上的棉衣脱掉。
"风来一阵芦花过":一阵风轻轻吹过来,一群芦花纷纷扬扬地飘了过去,
"祗道春残柳絮飞":我还以为是春天快要结束时,那纷纷飞舞的柳絮呢。
# 春残:春尽,春天将要过去。,祗:一作“只”。
叶茵,吴江笠泽人,字景文。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1. 分段赏析
“去去扁舟对晚晖”:此句开篇描绘出一幅悠然的画面,诗人乘一叶扁舟,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前行。“去去”二字,给人一种渐行渐远的动态感,仿佛诗人正随着扁舟逐渐远离喧嚣,走向宁静的远方。“晚晖”即傍晚的阳光,点明了时间是傍晚,为整个画面染上了一层温暖而又略带惆怅的色彩,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悠然闲适的基调。“晴和直欲减绵衣”:紧承上句,此句描写天气。“晴和”表明天气晴朗暖和,与上句的“晚晖”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出春日傍晚的宜人气候。在这样的好天气里,诗人感到身上的棉衣有些厚重,直想脱下来,通过对诗人这种行为和感受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天气的温暖舒适,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天气的喜爱和享受。“风来一阵芦花过,祗道春残柳絮飞”: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彩之处。一阵风吹来,芦花纷纷扬扬地飘过,诗人起初还以为是春末的柳絮在飞舞。“风来”带来了动态感,让画面更加鲜活生动。将芦花误认作柳絮,一方面说明芦花飞舞的姿态与柳絮极为相似,另一方面也巧妙地暗示了季节的转换。诗人在不经意间的错觉,透露出对春天逝去的微微感慨,同时也增添了一种诗意的美感,让读者在这似是而非的情境中,感受到时光的悄然流转和大自然的奇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