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zhào
zǒng
lián
shàn
tóu
lái
yǒu
zèng
zhào
néng
zhù
xiě
fēn
chá
tán
qín

朝代:宋作者:向子諲浏览量:3
yàn
zhào
qīng
yān
huā
xiān
lán
xiě
yǒng
nián
yǒu
shí
xián
nòng
xǐng
xīn
xián
míng
wǎn
fēn
yún
wēi
zuì
hòu
wén
qiū
xié
huán
piān
fēng
liú
yàng
zǒng
kān
lián

译文

她就像燕赵大地上艳丽动人、倾国倾城的花中仙子一般。在乌丝栏格的绢纸上,写下仿佛永和年间的字迹。偶尔闲逸地拨弄琴弦,琴声总能触动人心弦。微醉之后,用茶碗分茶,茶汤如云雾般细腻,斜倚在棋盘旁,发髻微微歪斜。这般风流多姿的模样,总是惹人怜爱。

逐句剖析

"艳赵倾燕花里仙":她就像燕赵大地上艳丽动人、倾国倾城的花中仙子一般。

"乌丝阑写永和年":在乌丝栏格的绢纸上,写下仿佛永和年间的字迹。

"有时闲弄醒心弦":偶尔闲逸地拨弄琴弦,琴声总能触动人心弦。

"茗碗分云微醉后":微醉之后,用茶碗分茶,茶汤如云雾般细腻,

"纹楸斜倚髻鬟偏":斜倚在棋盘旁,发髻微微歪斜。

"风流模样总堪怜":这般风流多姿的模样,总是惹人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是宋代向子諲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题材为人物,描绘了赵总怜这一多才多艺、风姿绰约的女子形象。上片运用比喻,将其比作“花里仙”,赞其书法有魏晋遗风,能于乌丝阑上写就“永和年”的韵味,又写她闲弄琴弦,琴音醒心,展现其才情。下片通过“茗碗分云微醉后,纹楸斜倚髻鬟偏”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她微醉后分茶、倚棋的娇俏模样,尽显风流。全词语言优美,细腻生动,运用比喻、细节描写等手法,将赵总怜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达了词人对她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向子諲(1085~1152),宋代词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卜居临江(今江西樟树)。徽宗宣和三年,除淮南转运判官。绍兴八年,除户部侍郎,出知平江府。因反对议和忤秦桧,遂致仕,归隐临江。向子諲工文辞,尤长于词。南渡以前,其词以写男女恋情、离别思绪、唱和赠酬为主,词风清丽柔婉,不脱五代花间旧习。南渡后,词风转向苏轼一路,作品多抒发故国之痛、离乱之思,词风感慨深沉。代表作品有《生查子·赠陈宋邻》《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著有词集《酒边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艳赵倾燕花里仙”一句是对赵总怜的总体赞美。以“艳赵倾燕”化用“燕赵多佳人”之意,极言其容貌艳丽动人,“花里仙”则将她比作花丛中的仙子,形象地描绘出她超凡脱俗的气质,给人以美好而惊艳的第一印象。“乌丝阑写永和年”一句着重表现赵总怜的书法才艺。“乌丝阑”指有墨线格子的绢素或纸笺,“永和年”让人联想到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处的东晋永和年间,暗示她书法造诣颇高,书写时带有魏晋时期的风雅韵味,赋予其文化气息。“有时闲弄醒心弦”一句描写赵总怜的弹琴之态。“闲弄”二字体现出她弹琴时悠然闲适的状态,“醒心弦”则表明她的琴声具有感染力,能够触动人心,使聆听者心神清醒,侧面烘托出其琴艺精湛。下片“茗碗分云微醉后”一句刻画赵总怜分茶时的情景。“茗碗分云”生动描绘出她在微醉之后进行分茶活动的画面,分茶是宋代流行的茶艺,讲究茶汤的均匀和汤花的形态,“云”字形象地写出茶汤细腻如云雾的美妙状态,展现出她高雅的生活情趣。“纹楸斜倚髻鬟偏”一句勾勒出赵总怜下棋时的姿态。“纹楸”指代棋盘,她斜倚在棋盘旁,发髻微微歪斜,这一细节描写极具画面感,将她慵懒随性又不失妩媚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鲜活生动的印象。“风流模样总堪怜”一句是对赵总怜的总结性评价。“风流模样”涵盖了她的容貌、才艺以及种种生活姿态,“总堪怜”则直白地表达出词人对她的欣赏与喜爱之情,收束全词,点明主题,使赵总怜多才多艺、惹人怜惜的形象更为丰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点绛唇·采药归来》

下一篇:宋·王安石《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