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日":春天的最后时日,
"雨余时":雨后初晴。
"红蔌蔌":落花纷纷飘落,
# 蔌蔌:花落貌。,红:指花。
"绿漪漪":池水碧绿荡漾。
# 漪漪:水起微波。,绿:指池水。
"花满地":落花铺满地面,
"水平池":池水与岸齐平。
"烟光里":在烟霭朦胧之中,
"云影上":云影倒映水面,
"画船移":画船缓缓移动。
"纹鸳并":鸳鸯成双成对,
# 纹鸳:即鸳鸯。
"白鸥飞":白鸥自由飞翔。
"歌韵响":歌韵悠扬动听,
"酒行迟":饮酒不紧不慢。
"将我意":我把心中的情意,
"入新诗":写入新的诗篇。
"春欲去":春天即将离去,
"留且住":快请它暂且留下,
"莫教归":不要让它归去。
宋代词人
向子諲(1085~1152),宋代词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卜居临江(今江西樟树)。徽宗宣和三年,除淮南转运判官。绍兴八年,除户部侍郎,出知平江府。因反对议和忤秦桧,遂致仕,归隐临江。向子諲工文辞,尤长于词。南渡以前,其词以写男女恋情、离别思绪、唱和赠酬为主,词风清丽柔婉,不脱五代花间旧习。南渡后,词风转向苏轼一路,作品多抒发故国之痛、离乱之思,词风感慨深沉。代表作品有《生查子·赠陈宋邻》《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著有词集《酒边集》。
1. 分段赏析
上阕“春尽日,雨余时”,简洁明了地点明时间,暮春时节,雨后初晴,为全词奠定了特定的氛围。“红蔌蔌,绿漪漪”,“红”与“绿”形成鲜明色彩对比,“蔌蔌”状写落花纷纷飘落的动态,“漪漪”描绘池水荡漾的样子,短短六个字,便将暮春雨后的视觉感受生动呈现,既有落花的凄美,又有池水的生机。“花满地,水平池”进一步渲染环境,满地落花与平静的池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烟光里,云影上,画船移”,词人将视角从地面转向天空与水面,在烟霭朦胧、云影浮动之中,画船缓缓移动,画面富有层次感与动态美,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下阕“纹鸳并,白鸥飞”,描绘出鸳鸯成双成对、白鸥自由飞翔的画面,既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又暗含词人对美好情感与自由生活的向往。“歌韵响,酒行迟”,歌韵悠扬,饮酒迟缓,词人沉浸在这美好的氛围中,享受着当下的闲适时光。“将我意,入新诗”,表明词人将心中的种种情感与思绪,化作笔下的诗句,记录这暮春的美好瞬间。而“春欲去,留且住,莫教归”则直抒胸臆,词人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流露出强烈的不舍之情,渴望春天能够停留,不要归去。这几句情感真挚而浓烈,将全词的惜春之情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易士达《草屦》
下一篇:宋·曹勋《夏云峰·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