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枯筇度远岑":拄着六尺长的枯竹杖走过远处的小山,
"野花啼鸟助清吟":野花盛开、啼鸟鸣叫,帮助我清吟诗句。
"云低似觉天根近":云层低垂,似乎感觉天的尽头离得很近,
"涧远因知地脉深":山涧深远,因而知道大地的脉络幽深。
"阅世岂容无正眼":经历世事,怎么能没有正确看待事物的眼光,
"穷源须要识初心":探寻事物的根源,必须要认清自己最初的本心。
"春寒局促良堪厌":春天的寒冷让人感到局促,实在令人厌烦,
"一笑阳和破积阴":相信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的阴霾。
蒋恢,字弘道,号菊圃散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诗苑众芳》)。今录诗九首。
1. 分段赏析
“六尺枯筇度远岑,野花啼鸟助清吟”,描绘诗人拄着六尺拐杖,走过远处的小山,一路上野花盛开、啼鸟鸣叫,仿佛在助力诗人吟诗。此联点明行山之事,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林行吟图,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云低似觉天根近,涧远因知地脉深”,诗人在登山时观察到云层低垂,仿佛感觉天的尽头离自己很近;看到山涧深远,从而知晓大地脉络的幽深。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不仅展现了山川的壮丽,更引发了诗人对天地的思考,为下文的哲理阐述做铺垫。“阅世岂容无正眼,穷源须要识初心”,由前面的自然之景转入对世事的感悟。诗人认为在世间经历各种事物,不能没有正确看待事物的眼光;探寻事物的根源,必须要认清自己最初的本心。此联将行山的体验上升到对人生和世间哲理的思考,使诗歌主题得到升华。“春寒局促良堪厌,一笑阳和破积阴”,诗人表达了对当下春寒带来的局促之感的厌烦,但又坚信温暖的阳光能够驱散积聚的阴霾。这里的“春寒”和“积阴”象征着生活中的困境,“阳和”则代表着希望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表达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色彩。
上一篇:宋·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下一篇:宋·朱淑真《圈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