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áo
wǎn
xìng

朝代:宋作者:郑协浏览量:3
tíng
biān
chūn
liú
píng
àn
cǎo
qiān
qiān
chuān
wǎn
zhào
rén
xián
mǎn
xiù
yáng
huā
tīng
juān

译文

亭台落寞在那荒僻渡口边,春水涨平两岸春草正芊芊。一川晚照有人悠闲地伫立,杨花飘满衣袖耳边闻杜鹃。

逐句剖析

"寂寞亭基野渡边":亭台落寞在那荒僻渡口边,

# 亭基:故亭遗址。

"春流平岸草芊芊":春水涨平两岸春草正芊芊。

# 芊芊:草茂盛状,有草盛无人赏的悲凄之意。

"一川晚照人闲立":一川晚照有人悠闲地伫立,

# 闲:悠闲,闲适。

"满袖杨花听杜鹃":杨花飘满衣袖耳边闻杜鹃。

# 杜鹃:又称布谷鸟、子规,惯作悲啼,常引人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溪桥晚兴》是南宋遗民诗人郑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开篇首句,诗人以“寂寞”直赋亭基之态,实则将内心孤寂之情倾注笔端,而渡口因无人迹更添几分荒野苍茫,恰与“寂寞”二字遥相呼应;次句描绘春日景致,虽繁花似锦却无赏心之人,尽显落寞之意。后两句转写诗人于暮色苍茫中驻足溪桥,凝望残阳,忽闻杜鹃一声悲啼,似利刃般刺破其复国宏愿,满天飘飞的杨花,点点斑斑,皆化作游子思乡的泪痕。全篇皆为眼前景语,然字字句句皆浸透着诗人对故国的深切眷恋与挥之不去的孤寂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郑协,号南谷。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为广东转运使(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今录诗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以春日韶光为墨,绘就一卷明媚而寂寥的画卷,字句间暗涌着诗人孤寂寥落的情思。全篇皆为目遇之景的细腻摹写,然景中含情、物我交融,那萦绕笔端的,实则是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缱绻追怀与深沉乡愁。

2. 写作手法

象征:杜鹃啼声象征复国无望的悲怆,杨花喻指离散遗民的泪水,与“寂寞亭基”“野渡”共同构成完整的遗民象征体系,实现自然物象向历史隐喻的升华。

3. 分段赏析

首句“寂寞亭基野渡边”开篇即见孤绝意境。亭基以“寂寞”相饰,恰似诗人将内心荒芜投射于物象,使冷寂成为可触的实体。渡口以“野”字点睛,令人遥想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苍茫画面,无人之境方显野性本真,这恰与“寂寞”形成互文,共同勾勒出遗世独立的空寂图景。次句“春流平岸草芊芊”的悖论式书写暗藏匠心。本当是“春潮带雨晚来急”的蓬勃气象,诗人却以“平岸”二字凝固江流,让盎然春意化作凝滞的墨块。芊绵草色在空寂氛围中褪去生机,徒留“离离原上草”的枯寂剪影。这种对季节特征的解构,实则是诗人对故国春光的特殊悼念。第三句“一川晚照人闲立”的时空定格颇具深意。斜晖浸染的暮色里,独立者身影成为时代挽歌的注脚。“晚照”既是实写夕阳,更隐喻着南宋最后的余晖;“闲立”褪尽悠然意趣,化作遗民对山河破碎的凝望。这种刻意消解的闲适,恰似墨迹未干的遗民血泪。末句“杜鹃声里杨花飞”将意境推向高潮。子规夜啼本为悲情符号,却在此处化作复国无望的泣血哀鸣。沾衣杨花看似轻盈,实则暗合“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时空叠印,点点飞絮恰似遗民襟袖间挥之不去的沉沉泪痕。全诗以景语作结,在暮春的凋零中完成对故国春色的招魂。

4. 作品点评

此诗妙在含蓄蕴藉。全篇借景抒情,因取材精当、笔法精妙,得以在迂回婉转中自然流露诗人真意,情致真切而意蕴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以含蓄不露见长。

不详李济阻《宋诗鉴赏辞典》

# “诗中充满”落寞孤寂的色调,“听杜鹃”三字正隐喻“不如归去”之意。

不详倪其心、许逸民《宋人绝句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日西》

下一篇:宋·韩世忠《临江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