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西
jiē
yǐng
zhuǎn
tóng
lián
juǎn
qīng
shān
diàn
bàn
kōng
jīn
huǒ
xiāo
chén
shuǐ
lěng
yōu
yōu
cán
mèng
niǎo
shēng
zhōng

译文

夕阳西斜,台阶上的梧桐影子随日光转动,卷起门帘,远处青山映入眼帘,室内竹席空荡地铺陈着。铜鸭香炉里的香火已灭,沉香冷却,悠悠残梦在鸟鸣声中渐渐消散。

逐句剖析

"日西阶影转梧桐":夕阳西斜,台阶上的梧桐影子随日光转动,

"帘卷青山簟半空":卷起门帘,远处青山映入眼帘,室内竹席空荡地铺陈着。

"金鸭火销沉水冷":铜鸭香炉里的香火已灭,沉香冷却,

# 金鸭:镀金的鸭形铜香炉。

"悠悠残梦鸟声中":悠悠残梦在鸟鸣声中渐渐消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西》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绘日西时分的景象,阶影随着日光转移到梧桐上,帘幕卷起,可见青山,竹席半空,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开阔的空间感。后两句由室外转入室内,金鸭香炉中香已燃尽,水也变凉,诗人在悠悠残梦与鸟声中醒来,营造出清幽孤寂的氛围。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含蓄,通过日常场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心境与对生活细节的捕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日西阶影转梧桐”一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日西”点明时间,太阳西斜,夕阳的余晖洒在台阶上,梧桐树的影子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这里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仅用简洁的文字就勾勒出一幅静谧、缓慢变化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闲适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帘卷青山簟半空”这句,写帘子被卷起,远处青山映入眼帘,竹席半悬在空中。“帘卷”“簟半空”两个动作,打破了上句的静态,给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态感。青山与室内景象相互映衬,既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又暗示了空间的转换,从室外的光影到室内的陈设,丰富了诗歌的场景层次。​“金鸭火销沉水冷”此句聚焦室内的细节。“金鸭”指鸭形的铜香炉,香炉里的香已经燃尽,香火熄灭,就连用来浸泡香料的沉水也变得冰冷。通过描写香炉这一物品的状态变化,细腻地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也进一步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室内的寒意和寂静。​“悠悠残梦鸟声中”最后一句,描写诗人在鸟鸣声中从残梦中醒来的情景。“悠悠”形容梦境的悠长或诗人恍惚的状态,“残梦”则暗示梦境未完或心事未消。“鸟声”是清晨或傍晚常见的自然声响,此处更可能是傍晚的鸟鸣,与开头的“日西”呼应,形成时间上的闭环。这一句以景结情,通过鸟鸣与残梦的结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恬淡自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下一篇:宋·郑协《溪桥晚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