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shān

朝代:宋作者:韩世忠浏览量:3
dōng
kàn
shān
lín
xiāo
shū
jìng
chūn
lái
rùn
huā
nóng
shào
nián
shuāi
lǎo
shān
tóng
shì
jiān
zhēng
míng
guì
pín
qióng
róng
guì
fēi
gān
cháng
shēng
yào
qīng
xián
shì
mén
fēng
quàn
jūn
shí
zhǔ
rén
gōng
dān
fāng
zhǐ
wèi
jìn
zài
yán
zhōng

译文

冬天看山林稀疏而清净,春天到来大地湿润、繁花盛开。人从少年到衰老就和山一样。世间的人在争名逐利,有人富贵有人贫穷。荣华富贵并不是使人长生不老的药,清闲才是长生不老的门道。奉劝世人要认清自己的内心。这长生不老的单方只有一味,全在不言之中。

逐句剖析

"冬看山林萧疏净":冬天看山林稀疏而清净,

"春来地润花浓":春天到来大地湿润、繁花盛开。

"少年衰老与山同":人从少年到衰老就和山一样。

"世间争名利":世间的人在争名逐利,

"富贵与贫穷":有人富贵有人贫穷。

# 富贵:荣华富贵。

"荣贵非干长生药":荣华富贵并不是使人长生不老的药,

"清闲是不死门风":清闲才是长生不老的门道。

"劝君识取主人公":奉劝世人要认清自己的内心。

"单方只一味":这长生不老的单方只有一味,

"尽在不言中":全在不言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是宋代韩世忠创作的一首词。词人借自然界春秋交替、荣枯转换的景象,隐喻人生盛衰无常的命运轨迹。词中“萧疏净”三字意蕴深邃,“萧疏”二字道尽冬日山林的寂寥萧瑟,极易勾起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而“净”字则升华出超然物外的境界——唯有抛却世俗欲求,方能达到内心澄明,正如“人到无求品自高”的豁达心境。这一精神内核贯穿下阕,暗含对追名逐利、贪恋富贵等世俗行为的批判。下阕开篇“清闲不是死门风”一句,直抒胸臆,点明清闲并非消极遁世,而是一种智慧的生活选择。词人继而劝诫世人,在荣华富贵与闲适自在之间,应做出符合本心的抉择。全词以“不言”收尾,含蓄蕴藉,将未尽之意留给读者思索,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名将

韩世忠(1089~1151),南宋名将。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祖籍延安(今属陕西),一说绥德(今属陕西)。行伍出身,御西夏有功,以偏将镇压方腊起义,又击溃平定了李复等游寇数万。宋金战争起,在河北抗金后随高宗南下。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他参与讨伐,擒刘正彦,因功授御营左军都统制。绍兴四年在大仪大破金和伪齐联军,被当时的人称为“中兴第一功”。秦桧主和,他多次上疏反对。后岳飞被冤入狱,他当面责问秦桧。所言不被采纳,于是自请解职。绍兴议和后,他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绍兴二十一年病逝,宋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韩世忠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并称“中兴四将”。其作品多为晚年之作,豪气十足,诗词4首存世,分别为《临江仙》《南乡子》《题云居壁》《奉诏讨范汝为过宁德西陂访阮大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春,金兀术亲率十余万精锐铁骑挥师南下,一路攻城掠地,兵锋直抵长江北岸。关键时刻,宋将刘锜率部于柘皋(今安徽巢县西北)与金兵展开激战,重创敌军。韩世忠、岳飞闻讯后迅速驰援,将金兵逐回淮北,局势得以扭转。然而,宋高宗与秦桧却在此时力主求和。为扫清障碍,他们以“论功行赏”为名,急召韩世忠、张浚、岳飞三位抗金主将入朝。表面上将韩世忠、张浚擢升为枢密使,岳飞升任副使,实则借此明升暗降,剥夺三人兵权。此后,岳飞父子遭奸人构陷入狱。同年年底,“绍兴和议”达成,一代名将岳飞竟以“莫须有”罪名蒙冤遇害。面对朝中主和派的倒行逆施,韩世忠虽愤懑难平,却无力回天。在高压之下,他被迫选择闭门谢客,不再过问军事,转而寄情山水,时常独游西湖排遣愁绪。这首《临江仙》正是他在这段苦闷岁月中,借景抒怀的心灵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劝诫说理词。描绘了冬春山林景色的变化,如冬季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借景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少年如山林般会衰老,世间存在争名利、分富贵贫穷的现象。进而表达荣贵并非长生药,清闲才是理想生活方式的观点,劝诫世人认清自我,追求清闲,摒弃对名利的过度追逐。

2.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描绘冬春山林景色,“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以季节交替展现自然变化。“少年衰老与山同”将自然变化与人的衰老联系,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世间争名利,富贵与贫穷”,由自然及人事,感慨世人对名利的追逐,展现人生百态。下阕:“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直接点明主题,表明荣华富贵并非真正重要,清闲才是生活真谛。“劝君识取主人公”劝人认清自我,不要迷失在名利中。“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以含蓄方式强调淡泊心境的重要,让读者自己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王生长兵间,未尝知书,晚岁忽若有悟,能作字及小词,皆有意趣。信乎非常之才也。

明杨慎《词品》

# 词以人传,并非有独到处也。浅见若逮叹为工绝,殊可不必。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盖风会所趋,非必浸淫于此,乃能之也。

清张德瀛《词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郑协《溪桥晚兴》

下一篇:宋·苏轼《墨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