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àn
·
·
nián
nián
shè
tíng
zhēn
xiàn
线

朝代:宋作者:黄公绍浏览量:2
nián
nián
shè
tíng
zhēn
xiàn
线
zěn
rěn
jiàn
shuāng
fēi
yàn
jīn
jiāng
chéng
chūn
bàn
shēn
yóu
zài
luàn
shān
shēn
chù
qiáo
pàn
chūn
shān
zhuó
shuí
zhēn
xiàn
线
diǎn
diǎn
háng
háng
lèi
hén
mǎn
luò
jiě
ān
fāng
cǎo
àn
huā
rén
dài
jiǔ
rén
quàn
zuì
rén
guǎn

译文

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孤单的她怎忍看见、双飞双栖的春燕。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我独自还羁身,在这乱山深处,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逐句剖析

"年年社日停针线":年年春社的日子妇女们停下针线,

# 停针线: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

"怎忍见、":孤单的她怎忍看见、

"双飞燕":双飞双栖的春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今日江城春色已过去大半,

"一身犹在":我独自还羁身,

"乱山深处":在这乱山深处,

"寂寞溪桥畔":寂寞地伫立在小溪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

# 春衫著破谁针线:“春衫”两句:春衫已经穿破,这是谁做的针线活呢?这里的“谁针线”与“停针线”相呼应,由著破春衫想起那制作春衫的人,不觉凄然泪下,泪痕沾满了破旧的春衫。

"点点行行泪痕满":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

"落日解鞍芳草岸":落日时分我解鞍驻马在芳草萋萋的河岸,

"花无人戴":虽有花枝却无人佩戴,

"酒无人劝":虽有美酒却无人劝酒把盏,

"醉也无人管":纵然醉了也无人照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青玉案》是宋末元初黄公绍(一说无名氏)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主题围绕游子思乡怀人之情展开。全词即景抒情,纯用白描,语言质朴自然,却能深刻传达情感。上片描绘游子在社日看到双飞燕,触景生情,感叹自己身处乱山深处的孤寂;下片通过春衫破了无人缝补、日暮解鞍后的无人相伴等细节,进一步强化思乡怀人之愁。此词以夫妻长期分离、相互思念为题材,写尽孤身羁旅的凄凉况味,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之际的音韵训诂学家、词人

黄公绍(?~?),宋末元初音韵训诂学家、词人。字直翁,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约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前撰成的《古今韵会》,是集字书训诂之大成的著作。黄公绍的文章多有与佛教相关的话语。其词风清新明丽,有《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望江南·雨》《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等作品。有《在轩集》1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一般认为是无名氏作品,也有人记为黄公绍所作,约作于宋亡之后。词人可能因宋亡后身世飘零,或长期羁旅在外,于春社之日,见景生情,思念远方的亲人,从而创作此词,以抒发内心的孤寂与思乡怀人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游子思乡怀人的词。描绘了春社日游子身处乱山深处,看到双飞燕而自伤孤独,又由春衫破损无人缝补,联想到自身漂泊无依,通过落日解鞍后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等景象,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孤身羁旅的凄凉寂寞。借社日、双飞燕、春衫破、日暮解鞍等景象,写出了游子内心的孤寂与对亲人的思念。

2. 写作手法

白描:“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等,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场景和情感,却生动地传达出游子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借景抒情:上片“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描绘出春天已过半,自己却身处乱山溪桥的寂寞之景,借景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下片“落日解鞍芳草岸”等句,通过日暮解鞍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无人相伴的凄凉,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始“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春社之日,妇女依俗停做针线活。词人笔触落于远方爱妻,社日的闲适,却让她因思念异乡的丈夫而愁肠百结。以春燕成双反衬夫妻分离,寥寥数笔,一位忧伤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眼前。“年年”二字,沉痛道出情侣长期别离的事实,当下的忧伤不过是往昔愁绪的延续。“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此三句聚焦词人自身。春日过半,自己却仍滞留于乱山深处、溪桥之畔,离愁如影随形。“乱”字内涵丰富,既象征身世的孤独,又寓意离愁的紊乱与沉重。这里的“乱山”,不仅是客观景致,更是触发愁思的情感载体,让人能真切感受到词人精神上的压抑。下片“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春衫破旧,无人缝补,念及此,泪洒衣衫。词人在表达相思之苦时,另辟蹊径,摒弃以物喻愁或直抒胸臆的常规套式,从夫妻间的特殊关联出发,选取日常“针线”情节,使情感表达具体而真切。“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这四句堪称全词精髓。将思念之情具象于生活细节,情感充沛而缠绵。一连串排句,气势不凡,勾勒出一幅无比凄楚的画面。词人在此处情感肆意、笔调洒脱,却无轻薄之感。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围绕游子春日感怀展开,通过即景抒情与白描手法,营造出“语淡情浓,事浅言深”的意境。以长期分离夫妻的相互思念为题材,深刻展现离别之痛与相思之苦。其写法独特,情感真挚,具有颇高审美价值,在宋代流传广泛,堪称思乡怀人题材的经典之作,也正因如此,即便作者佚名,也能在词坛占据一席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管”有看管、拘管二义,看和义居多。

明卓人月《词统》卷十

# 无名氏《青玉案》曰:“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昧,非鄙俚朴陋者可冒。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

# 此首写游子飘零,语浅情深。起两句,从时序、景物叙述。“怎忍见”句,含凄无限。“今日”数句,点明所处之境地,“已”字、“犹”字呼应,倍见沈痛。换头,写在外实况。春衫著破,无人缝绽,可见飘零之久与独处之哀。“落日”数句,更以景色烘染情事。三层递下,写足游子内心之苦闷。语极疏朗,情殊可悯。

现代词学家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这首词《历代诗余》题黄公绍作。写的是游子流离颠沛的生活和思家的苦闷。细玩词意,可能是反映作者亡国后沉痛的心情。贺裳《皱水轩词筌》指出“落日解鞍艻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这几句:“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现代词学家胡云翼《宋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戴表元《四明山中十绝·北溪》

下一篇:宋·赵崇嶓《窗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