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强半":我已年近半百,
# 强半:大半。这年苏轼四十八岁,将近五十岁。
"高秋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仍然在南天之涯大海之角。
"幽怀已被黄花乱":金黄的菊花使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更加烦乱。
"更恨银蟾":更恨皓月圆满,
# 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
"故向愁人满":向故土望去,愁绪涌满了心头。
"招呼诗酒颠狂伴":邀来被视为癫狂的那些抗金志士,和他们作诗饮酒,
"羽觞到手判无算":端起酒杯的次数无法计算。
"浩歌箕踞巾聊岸":我们大声吟唱,两脚岔开似簸箕地坐着,不拘形迹,旁若无人。
# 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随意而坐的姿态。
"酒欲醒时":酒要醒时,
"兴在卢仝碗":我们又思用卢仝碗饮茶。
# 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号玉川子。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表现了一种看透世事旷达不羁的精神。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胡铨(1102~1180),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进士,授枢密院编修官。他因上疏请杀秦桧、参政孙近和使臣王伦,被谪居新州,后复被起用,历任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归庐陵,从事著述。孝宗赐谥号忠简。胡铨为人慷慨有气节。他推崇韩愈、欧阳修,主张以文“传道”。其文章内容丰富,驰骋古今,多长篇大论。其诗一如其文,抒发刚正不屈的情怀。其词亦多激愤之语。代表作品有《上高宗封事》《好事近》。著有《澹庵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秋日抒怀词,描绘了深秋身处天南的愁绪,借饮酒等事,表达出内心的失意与无奈。
2. 写作手法
白描:用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渲染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或场景。“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生动描绘出与志同道合之友饮酒的狂态,如喝无数杯酒、放声高歌、箕踞而坐、推巾露额,展现内心忧愁极深。用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句,巧用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典故。卢仝号玉川子,曾赋诗盛赞茶之妙用,如“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原意是饮茶可润喉、解闷,还能发散心中不平之事。作者在此处,以卢仝饮茶消解烦闷自比,借卢仝诗中茶能“破孤闷”“散不平事”之意,表明自己酒醒后借茶浇心中块垒,抒发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抑郁愤懑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直言年近半百却仍被贬天南,“犹”字饱含感慨与忧愤。“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运用婉曲手法,本因心中忧愤无心赏菊,却言黄花扰乱幽怀,又怨明月偏照愁人,将无法锄奸复国的愁绪委婉道来,借秋景烘托出内心的烦闷与无奈。下片“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以白描手法刻画与志同道合之友饮酒的狂态,他们尽情畅饮、高歌、箕踞而坐,尽显放浪形骸,实则是内心忧愁极深的宣泄。末句“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巧用卢仝饮茶典故,以卢仝自比,借茶能“破孤闷”“散不平事”之意,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抑郁愤懑,渴望借茶排解心中块垒。
4. 作品点评
全词情感表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通过委婉含蓄与直抒胸臆相结合的方式,塑造出一位仕途受挫仍保持坚定执着、心怀家国的志士形象。
上一篇:宋·梅尧臣《朝暮》
下一篇:宋·朱敦儒《好事近·摇首出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