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péng
chéng
lóu

朝代:宋作者:吕定浏览量:3
xiàng
wáng
tái
shàng
bái
yún
qiū
fén
qián
cǎo
shù
chóu
shān
suí
rén
shì
gǎi
shuǐ
shēng
cháng
jìn
shù
chéng
liú
kòng
yuè
lóng
shén
miào
chūn
fēng
yàn
lóu
chǔ
hàn
xīng
wáng
rǎng
huái
怀
zhòng
yóu

译文

项王台上,白云悠悠,秋色正浓,亚夫坟前,草木繁茂,郁郁葱葱。山峦之色不会随着人事变迁而改变,水流潺潺,长年在戍城边静静流淌。如今,龙神庙在夜月的笼罩下空寂落寞,曾经春风吹拂的燕子楼却已不复存在。楚汉时期的兴盛与衰亡,都已化作尘土,不必在怀古中过多地迟疑感伤。

逐句剖析

"项王台上白云秋":项王台上,白云悠悠,秋色正浓,

# 项王台:即戏马台。

"亚夫坟前草树稠":亚夫坟前,草木繁茂,郁郁葱葱。

"山色不随人事改":山峦之色不会随着人事变迁而改变,

"水声长近戍城流":水流潺潺,长年在戍城边静静流淌。

"空余月夜龙神庙":如今,龙神庙在夜月的笼罩下空寂落寞,

"无复春风燕子楼":曾经春风吹拂的燕子楼却已不复存在。

# 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所居,张死后盼盼居此楼十余年。白居易、苏轼曾咏此事。

"楚汉兴亡俱土壤":楚汉时期的兴盛与衰亡,都已化作尘土,

"不须怀古重夷犹":不必在怀古中过多地迟疑感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彭城楼》是北宋诗人吕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主题为怀古,通过描写登彭城楼所见之景,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诗中提及项王台、亚夫坟、龙神庙、燕子楼等历史遗迹,描绘了岁月变迁中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景象。运用了借景抒情与对比手法,以“山色不随人事改,水声长近戍城流”将不变的自然景色与变迁的人事对比,抒发感慨;还运用典故,如燕子楼的典故,增添历史厚重感。首联点明地点与时节,引出怀古对象;颔联写山水依旧,人事已非;颈联通过龙神庙与燕子楼今昔对比,强化历史兴衰之感;尾联直接抒情,表明不必过多怀古伤今。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巧妙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展现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吕定:宋代、诗人。

吕定,(生卒年不详)字仲宜,新昌(今属浙江)人,吕端之六世孙。痛父集早卒,事母尽孝。应洞识韬略,辟润州监税,转秀州监盐。孝宗朝以功迁从义郎,累官殿前都指挥使﹑龙虎上将军。为人英迈豪爽,尝调兵海上,口占一诗,有“年少谈兵胆气豪,折冲千里岂辞劳。旌旄影动秋风肃,鼓角声回夜月高”之句,闻者壮之。而《出塞》﹑《扈驾》﹑《戏马台》﹑《登彭城楼》等作,气格雄古,有岳飞之风。《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六五存《说剑集》一卷,收入《全宋诗》卷二六五二。事迹见《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吴洪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项王台上白云秋,亚夫坟前草树稠。”点明登楼地点是项王台,时节为秋,同时提及亚夫坟,描绘出项王台上白云悠悠、亚夫坟前草木繁茂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怀古的基调,引出下文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颔联“山色不随人事改,水声长近戍城流”将不变的山色与不断流淌的水声,和变迁的人事相对比。山色依旧,水声长流,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却已消逝,借景抒情,深刻地表达出人事无常、岁月变迁的感慨。颈联“空余夜月龙神庙,无复春风燕子楼”运用对比手法,“空余”与“无复”形成鲜明对照。曾经热闹的龙神庙如今只剩夜月相伴,春风中的燕子楼也已不复存在,通过对这两处历史遗迹今昔变化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兴衰的沧桑感。尾联“楚汉兴亡俱土壤,不须怀古重夷犹”直接抒情,指出楚汉的兴亡都已成为过去,化为尘土,人们不必在怀古中犹豫不决、过度感伤。看似豁达,实则蕴含着对历史兴衰的无奈与深沉感慨。

2. 作品点评

诗人目睹项羽霸业成空、燕子楼倾颓之景,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此中寄寓着对南宋小朝廷江河日下的深切忧虑,将凭吊古迹的情思与感伤时世的愁绪,精妙且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下一篇:宋·梅尧臣《考试毕登铨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