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líng
shān
ān
shí
zhù
yǎn
wèi
chéng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dié
zhàng
西
chí
wàn
huí
xuán
zhòng
shān
dōng
zhèng
jīng
tuān
zhí
xià
tiào
zhū
dào
jiàn
xiǎo
qiáo
héng
jié
quē
yuè
chū
gōng
lǎo
tóu
xián
tiān
jiào
duō
shì
jiǎn
jiào
cháng
shēn
shí
wàn
sōng
xiǎo
zài
lóng
shé
yǐng
wài
fēng
shēng
zhōng
zhēng
xiān
jiàn
miàn
chóng
chóng
kàn
shuǎng
zhāo
lái
sān
shù
fēng
xiè
jiā
guān
lěi
luò
xiàng
tíng
chē
yōng
róng
jué
jiān
xióng
shēn
jiàn
duì
wén
zhāng
tài
shǐ
gōng
xīn
wèn
yǎn
yān
shuǐ
méng
méng

译文

重峦叠嶂向西奔驰,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迸跳的水珠四处溅下;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可老天给我多事,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我的房舍小,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在风风雨雨的声音中间。雨雾消散,重峦叠嶂露出面容,争着和人见面,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衣着潇洒,长相英俊;又像司马相如的门庭,车马从容气派。我感觉到这些山峰之中,雄浑深厚、高雅刚健,就像面对司马迁的文章一样。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我问偃湖何时能建成,那时烟波浩渺的水面会是什么样子?

逐句剖析

"叠嶂西驰":重峦叠嶂向西奔驰,

"万马回旋":像千万匹马回旋一般,

"众山欲东":这许多的山要掉头向东而去。

"正惊湍直下":恰好湍急的水流直直地落下,

# 惊湍:急流,此指山上的飞泉瀑布。

"跳珠倒溅":迸跳的水珠四处溅下;

# 跳珠:飞泉直泻时溅起的水珠。

"小桥横截":小桥横架在急流之上,

"缺月初弓":像不圆的月亮和刚拉开的弓。

# 缺月初弓:形容横截水面的小桥像一弯弓形的新月。

"老合投闲":人老了应当过闲散的日子,

# 投闲:指离开官场,过闲散的生活。,合:应该。

"天教多事":可老天给我多事,

"检校长身十万松":来掌管十万棵高大的松树。

# 长身:高大。,检校:巡查,管理。

"吾庐小":我的房舍小,

"在龙蛇影外":但在松树盘曲的枝干影子的外边,

# 龙蛇影:松树影。

"风雨声中":在风风雨雨的声音中间。

"争先见面重重":雨雾消散,重峦叠嶂露出面容,争着和人见面,

"看爽气朝来三数峰":看早晨清新凉爽的空气从一座座山峰扑面而来。

# 爽气朝来:朝来群峰送爽,沁人心脾。

"似谢家子弟":座座山峰好像谢家子弟,

"衣冠磊落":衣着潇洒,长相英俊;

# 磊落:仪态俊伟而落落大方。

"相如庭户":又像司马相如的门庭,

"车骑雍容":车马从容气派。

"我觉其间":我感觉到这些山峰之中,

"雄深雅健":雄浑深厚、高雅刚健,

# 雄深雅健:指雄放、深邃、高雅、刚健的文章风格。

"如对文章太史公":就像面对司马迁的文章一样。

# 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曾继父职,任太史令,自称太史公。

"新堤路":在刚刚修好的偃湖堤的路上,

"问偃湖何日":我问偃湖何时能建成,

"烟水蒙蒙":那时烟波浩渺的水面会是什么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该词主题为描绘灵山风光并抒发复杂情怀。上片描绘灵山磅礴山势,如“叠嶂西驰,万马回旋”,又写飞瀑小桥等近景,借“检校长身十万松”暗抒感慨;下片用“谢家子弟”“相如庭户”“太史公”等精妙比喻写山之神韵。写作手法上,巧用比喻、拟人,将群山比万马,赋予上天“多事”性格。全词借灵山风光抒发其壮志难酬又豁达超脱的复杂情感,以豪放笔触展现灵山之美,艺术成就突出,充分彰显了辛弃疾的独特词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为辛弃疾所作,写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左右。当时,辛弃疾因政治斗争再度被贬,闲居于江西上饶带湖一带。上饶西部的灵山景致壮美,其山川形胜深深触动了他。词人将内心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都倾注于笔端,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灵山景致的词,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灵山的壮美景象。词人以奔马喻群山,以战士比松林,赋予自然景物以蓬勃的生命力与人格魅力。全词既展现了山川的雄浑气魄,又寄寓了词人豪迈旷达的胸襟情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将重叠的山峦比作向西奔驰、回旋的万马,又说众山好像要向东奔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灵山山势的雄伟壮观和灵动多变,赋予了群山以动态美和生命力。用典:“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将灵山的气势比作司马迁文章的风格,运用了典故,以司马迁文章的雄深雅健来形容灵山的独特气质,既丰富了词的内涵,又巧妙地表达出作者对灵山的高度赞美之情。动静结合:“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描绘飞瀑直泻、水珠飞溅的动态画面,“惊湍直下”写水流湍急迅猛,“跳珠倒溅”将水珠比作跳动珍珠,展现动态之美;“小桥横截,缺月初弓”描写小桥横跨溪流的静态景象,把小桥比作缺月弯弓,展现宁静画面感。两句一动一静相互映衬,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宛如灵动山水画卷。拟人:“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把山峰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行为,生动地描绘出清晨山峰在薄雾中竞相显现,如同急着与人相见的活泼模样,营造出充满生机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从远景着笔,以磅礴之势描绘出灵山群峰奔涌西驰、如万马回旋且欲向东的宏大场景,尽显山势的雄伟壮阔。群山连绵起伏,似被无形之力推动,气势非凡,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随后聚焦近景,“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飞瀑迅猛直泻,水珠倒溅仿若跳动的珍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光芒。新月般的小桥横跨于清澈湍急溪流之上,流水潺潺,桥影弯弯,动静结合,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词人巧妙地在雄浑山景中融入细腻柔情,刚柔并济。紧接着,“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面对茂密无垠、高大挺拔的松树,棵棵松树身姿挺拔,如忠诚卫士守护着这片山林。词人思绪万千,联想到自己往昔“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豪迈,再看如今境遇,言语间既有诙谐之态,又隐隐透露出报国无门的孤愤,为上片景色增添了一抹复杂情感色彩。最后提及自己的齐庵“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描绘出庐舍周边独特的环境氛围,松影摇曳如龙蛇,松涛阵阵似风雨,展现出一种在自然怀抱中的悠然自得。下片承接上片对灵山景色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词人置身其中的感受。清晨,“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山峰仿若活泼的孩子争先在晓雾中露面,充满生机活力,一幅清新自然的晨景图跃然纸上。薄雾缭绕间,山峰时隐时现,仿佛迫不及待地要与词人打招呼。接着,词人以精妙比喻来写山之神,“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将山峰比作东晋谢家子弟的潇洒磊落、司马相如出行时的华贵雍容,又似太史公文章的雄深雅健,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山的气质神韵,生动形象且别出心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高雅与刚健,表达出词人对灵山由衷的赞美与惊叹。结尾“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以景结情,对偃湖建成后烟水朦胧美景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在此长久居住、沉醉于灵山美景的向往之意。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开创了山水词新境界。其最大特色在于突破传统写实手法,巧用比喻、用典,将山水精神与人文气韵相融合。辛弃疾以豪放词笔写山水神韵,通过人格化的艺术表现,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活力,在宋代山水词中独树一帜,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说松而及谢家子弟、相如车骑、太史公文章,自非脱落故常者,未易闯其堂奥。刘改之所作《沁园春》,虽颇似其豪,而未免于粗。

宋陈模《怀古录》卷中

# “雄深雅健”四字,幼安可以自赠。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五

# 稼轩词于宋人中自辟门户,要不可少。有绝佳者,不得以粗豪二字蔽之。如此种创见,以为新奇,流传遂成恶习。存以概其余。世以苏辛并称,辛非苏类,稼轩之次则后村、龙洲,是其偏裨也。

清先著《词洁辑评》卷六

# 自来作家写山,皆是淡远幽静,再则写他突兀峻厉。稼轩此词,开端便以万马喻群山,而且是此万物也者,西驰东旋,跪足郁怒,气势固已不凡,更喜作者羁勒在手,故作驱使如意。真乃倒流三峡,力挽万牛手段。他胸中原自有此郁勃底境界,所以群山到眼,随手写出,自然如是。换头如下,便写出“磊落”、“雍容”、“雄深雅健”,有见解,有修养,有胸襟,有学问,真乃掷地有声。后来学者,上焉者硬语盘空,只成乖戾;下焉者使酒骂座,一味叫器。相去岂止千万里。

近代顾随《稼轩词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下一篇:宋·吕定《登彭城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