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人春事水趁东":背人远去的春天,随着水流向东方,
"浅紫深红次第空":浅紫深红的花朵依次凋零。
"宿蔼未干桑叶雨":隔夜的雾气还未消散,又下起了桑叶上的雨,
"薄罗初试楝花风":刚刚换上轻薄的丝罗衣裳,就感受到了楝花飘香的风。
"诗联锻链微吟里":在细细吟诵中锤炼诗联,
"豪气施行半醉中":半醉之时施展豪迈之气。
"此去相逢堪几度":此次分别后,再次相逢还能有几次呢?
"别怀作恶老来同":人到老年,离别的愁绪都是同样令人难受。
宋代诗人
吴锡畴,(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暮春时节,春水东去、春花渐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时光易逝的氛围,抒发老来面对分别的不舍情怀,体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聚散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双关:“背人春事水趁东”中“春事”一词兼具双重意蕴,既指眼前春水东流,又喻指春天的离去以及人生中如春光般短暂易逝的相聚时光。“趁东”二字以水流向东的自然态势,双关岁月流逝的不可逆性,春事随水而“背人”远去,既写实景中春景的凋零,又隐喻与友人分别后,往昔共同度过的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返,含蓄表达出对聚短离长的怅惘。借代:“浅紫深红次第空”一句中,“浅紫”“深红”以色彩代指春日盛开的繁花,通过借代手法将抽象的“春事”具象化。春花的绚烂色彩与“次第空”的凋零形成对比,既暗示了暮春时节的时光流逝,又暗含诗人对春归的无奈与对友人离别的怅惘。
3. 分段赏析
“背人春事水趁东,浅紫深红次第空”:“背人春事”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感,仿佛春天在有意回避人们,“水趁东”则形象地描绘出春天随着水流逝去的情景。“浅紫深红次第空”描绘了百花依次凋零的画面,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消逝,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宿霭未乾桑叶雨,薄罗初试楝花风”:“宿霭未乾”写出了清晨雾气还未消散的状态,“桑叶雨”则增添了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息。“薄罗初试楝花风”描绘了诗人刚刚换上轻薄的丝罗衣裳,就感受到了楝花飘香的风,进一步渲染了暮春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诗联锻炼微吟里”表现了诗人在离别之际,通过吟诗作赋来排解内心的愁绪,体现了诗人的雅趣。“豪气施行半醉中”则写出了诗人借酒消愁,试图在半醉之中施展自己的豪迈之气,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境。“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老来同”:“此去相逢堪几度”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再次相逢的担忧,“别怀作恶”则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愁苦之情。“老来同”三字更深刻地表现了离别的哀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