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íng
yuè

朝代:唐作者:李如璧浏览量:1
sān
yuè
huá
liú
jiǒng
guāng
lián
huái
怀
guī
yǐng
cháng
jiāng
yuè
hàn
jīn
liáng
yáo
yáo
yǒng
máng
máng
zhāo
jūn
shī
chǒng
shàng
gōng
é
méi
chán
juān
zhān
qióng
rén
tán
běi
fēng
hàn
jiā
yīn
xìn
jué
nán
hóng
鸿
zhāo
jūn
shí
yuàn
huà
gōng
lián
míng
yuè
guāng
tóng
lóng
jié
qiū
tiān
xiàng
hán
yuán
yǒu
xiāng
yǒu
lán
yuán
xiāng
jiū
miǎo
màn
màn
luò
yáng
cái
cháng
ān
lián
míng
yuè
tuán
tuán
zhú
chén
liàn
zhǔ
xīn
jūn
qíng
bēi
fāng
suì
lún
luò
kǒng
hóng
yán
zuò
xiāo
shuò
lián
míng
yuè
fāng
zhào
zhuó
xiàng
yǐng
qīng
shēn
kuí
huò

译文

三月十五月亮流出明亮的光,可怜我怀念归乡郢都的路漫长。渡过长江越过汉水却没有桥梁,遥遥无期的长夜思绪茫茫。昭君失宠辞别上宫,美丽的容貌卧在毡帐中。胡人弹奏琵琶带着北风的声音,汉家的音信断绝南飞的鸿雁。昭君此时埋怨画工,可怜明亮的月光朦胧。节气已经是秋天了天气渐渐寒冷,沅水有波纹湘水有波澜,沅水湘水交织浩渺无边。洛阳的才子思念长安,可怜明月又圆又圆。被放逐的臣子眷恋君主的心更加恭敬,抛弃妻子思念君主感情不浅薄。被放逐的臣子眷恋君主的心更加恭敬,又害怕美丽的容颜白白消瘦。可怜明月正照耀着,对着影子弯下身子像葵藿。

逐句剖析

"三五月华流炯光":三月十五月亮流出明亮的光,

# 三五:农历每月十五日。

"可怜怀归郢路长":可怜我怀念归乡郢都的路漫长。

# 郢:郢都,春秋楚都。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归:全诗校“一作君”。

"逾江越汉津无梁":渡过长江越过汉水却没有桥梁,

# 津无梁:渡口没有桥梁。津,渡口;梁,桥。,逾江越汉:穿越长江、汉水。

"遥遥永夜思茫茫":遥遥无期的长夜思绪茫茫。

# 永夜:长夜。唐骆宾王《别李峤得胜字》“寒更承永夜,凉景向秋澄”。

"昭君失宠辞上宫":昭君失宠辞别上宫,

# 昭君:即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昭君自请嫁匈奴。号宁胡阙氏。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汉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阙氏。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称青冢。

"蛾眉婵娟卧毡穹":美丽的容貌卧在毡帐中。

# 毡穹:毡帐。穹,凡物状中高而四周低者曰穹。,婵娟:形态美好貌。,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而细长,如人的眉毛,故以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这里借为美人的代称。

"胡人琵琶弹北风":胡人弹奏琵琶带着北风的声音,

"汉家音信绝南鸿":汉家的音信断绝南飞的鸿雁。

# 音信绝南鸿:指音信断绝。南鸿,南飞的鸿雁,这里用雁足捎书的典故。

"昭君此时怨画工":昭君此时埋怨画工,

# 怨画工:旧称汉元帝后宫既多,使毛延寿等画工图形,按图召幸;诸宫人皆贿赂画工,独昭君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求亲,遂遣昭君。临行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穷案其事,毛延寿等诸画工皆弃市。见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二。

"可怜明月光朣胧":可怜明亮的月光朦胧。

# 朣胧:似明不明貌。

"节既秋兮天向寒":节气已经是秋天了天气渐渐寒冷,

"沅有漪兮湘有澜":沅水有波纹湘水有波澜,

# 湘:水名,即湘水、湘江,为湖南最大的河流。此处指水汇合。,沅:水名,即沅江,上游为清水江,自西向东,至湖南黔阳县下始称沅江,至汉寿县注入洞庭湖。

"沅湘纠合淼漫漫":沅水湘水交织浩渺无边。

"洛阳才子忆长安":洛阳的才子思念长安,

"可怜明月复团团":可怜明月又圆又圆。

"逐臣恋主心愈恪":被放逐的臣子眷恋君主的心更加恭敬,

# 恪:恭敬,谨慎。,逐臣:被朝廷贬谪放逐之臣。

"弃妻思君情不薄":抛弃妻子思念君主感情不浅薄。

"已悲芳岁徒沦落":被放逐的臣子眷恋君主的心更加恭敬,

# 芳岁:美好的年岁,指青春年华。

"复恐红颜坐销铄":又害怕美丽的容颜白白消瘦。

# 销铄:销熔。

"可怜明月方照灼":可怜明月正照耀着,

"向影倾身比葵藿":对着影子弯下身子像葵藿。

# 葵藿:偏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明月》是唐代诗人李如璧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通过描写月光的朦胧、沅湘的水波等景象,展现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思乡、被放逐的哀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等复杂情感。先奠定孤寂哀怨基调,借归乡之难表思乡情。引入昭君典故,写其凄惨遭遇,暗示自身与故乡隔绝,借昭君怨深化哀怨。后以秋景渲染悲伤,以洛阳才子自比表眷恋。又借逐臣、弃妻等自况,叹时光流逝、抱负难展,借明月抒发对君主故乡忠诚思念及容颜老去的哀怨,深化诗歌主题。全诗情感真挚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如璧,生卒年不详。武阳(今河北大名北)人。睿宗时为监察御史,时崔日知犯赃,曾弹劾之。玄宗开元中任京兆司录,时京兆人权梁山称帝反,理当连坐,幸为宋璟所释免。事迹散见新、旧《唐书崔日用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颜真卿《有唐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全唐诗》存诗1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三五月华流炯光,可怜怀归郢路长”,这两句诗中“三五月华”点明时间是农历十五,月亮皎洁明亮,“流炯光”描绘出月光流动、明亮的样子。“可怜”一词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怀归郢路长”说明诗人思念故乡,但归乡之路漫长,奠定了全诗孤寂、哀怨的基调。“逾江越汉津无梁,遥遥永夜思茫茫”,这两句诗中“逾江越汉”写出距离之远,渡过长江越过汉水却没有桥梁,暗示归乡之难。“遥遥永夜”强调长夜漫漫,“思茫茫”则表现出诗人思绪的杂乱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昭君失宠辞上宫,蛾眉婵娟卧毡穹”,引入昭君的典故,昭君原本美丽动人,却失宠辞别上宫,只能卧在毡帐之中,描绘出昭君的凄惨遭遇,为后文抒发诗人的情感做铺垫。“胡人琵琶弹北风,汉家音信绝南鸿”,进一步描写昭君在匈奴的生活,胡人弹奏琵琶带着北风的声音,汉家的音信断绝,南飞的鸿雁也带不回消息,突出了昭君的孤独和与故土的隔绝,也暗示了诗人自己与故乡的联系被切断。“昭君此时怨画工,可怜明月光朣胧”,昭君埋怨画工把自己画得不好而失宠,此时诗人联想到自己,对着朦胧的月光,更增添了哀怨之情,将昭君的遭遇和自己的情感紧密联系起来。“节既秋兮天向寒,沅有漪兮湘有澜”,点明节气已经是秋天,天气渐渐寒冷,“沅有漪兮湘有澜”描绘沅水湘水有波纹和波澜,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沅湘纠合淼漫漫。洛阳才子忆长安”,沅水湘水交织浩渺无边,诗人以洛阳才子自比,思念长安,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可怜明月复团团。逐臣恋主心愈恪”,明月又圆了,被放逐的臣子眷恋君主的心更加恭敬,诗人借明月表达自己对君主和故乡的忠诚与思念。“弃妻思君情不薄。已悲芳岁徒沦落”,抛弃妻子思念君主感情不浅薄,已经悲伤美好的岁月白白流逝,诗人感慨时光匆匆,自己却无法实现抱负,只能在这孤寂的月夜中哀怨。“复恐红颜坐销铄。可怜明月方照灼,向影倾身比葵藿”,又害怕美丽的容颜白白消瘦,可怜明月正照耀着,对着影子弯下身子像葵藿,诗人担心自己的容颜老去,只能对着明月抒发自己的哀怨,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下一篇:唐·司空曙《早夏寄元校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