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长帘幕低垂":白昼渐渐变长,窗帘和帷幕低低地垂挂着,
"时时风度杨花过":风儿不时地吹送着杨花从帘幕前飘过。
"梁间燕子":屋梁间的燕子,
"芹随香觜":辛勤地用带着香气的小嘴一次次地沾取泥草,
"频沾泥污":频繁地沾染上肮脏的泥污。
"苦被流莺":苦恼地被那飞来飞去的黄莺,
"蹴翻花影":踢踏得斑驳的花影零乱翻转,
"一阑红露":一整栏沐浴在红色晨露中的景象。
# 阑:一作“栏”。
"看残梅飞尽":眼看着残留的梅花也都飘落殆尽,
"枝头微认":在光秃的枝头上仔细辨认,
"青青子、":小小的、青涩的、
"些儿大":略微长大了一点点。
"谁道洞门无锁":谁说我这隐士的门户没有锁。
"翠苔藓、":那青翠的苔藓、
"何曾踏破":可曾被别人的足迹踩坏过。
"好天良夜":美好晴朗的白昼,清新温良的夜晚,
"清风明月":清爽的风儿,皎洁的明月,
"正须著我":正是正该拥有我这样的人。
"闲展蛮笺":悠闲地展开蜀地产的精美信纸,
"寄情词调":抒发情怀写下曲词,
"唱成谁和":可是又有谁来应和我呢。
"问晓山亭下":我试着问那拂晓时分山间小亭旁,
"山茶经雨":那被雨水淋过的山茶花,
"早来开么":是开放了吗。
宋代词人
张榘(?~?),宋代词人。字方叔,号芸窗,润州(今江苏镇江)人。端平元年,为江南制置使观察推官。淳祐五年,为句容令。宝祐中,为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有《芸窗词稿》1卷。词存五十首。
1. 分段赏析
上片以暮春景物起笔,营造静谧慵懒的氛围。“昼长帘幕低垂,时时风度杨花过。”点明时节特征,杨花随风穿帘,暗示春意阑珊。“梁间燕子,芹随香觜,频沾泥污。”梁间燕子衔泥筑巢,“芹随香觜”细腻刻画衔草细节,“频沾泥污”暗喻劳碌。“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阑红露。”流莺掠过花丛,“蹴翻花影”以动态打破静谧,“一阑红露”写露珠摇落的晶莹瞬间。“看残梅飞尽,枝头微认,青青子、些儿大。”聚焦枝头变化:梅子初结于残花落尽后,“青青子、些儿大”将青梅微小的形态与时节更替巧妙融合,流露对生命成长的细腻观察。下片笔锋转至闲居之趣。“谁道洞门无锁。翠苔藓、何曾踏破。”以反问引出超然心境,翠苔未破暗示门庭清幽无人扰。“好天良夜,清风明月,正须着我。”三句直抒胸臆:清风明月本属天然,词人却以“正须着我”宣告自我与自然的相契,彰显隐逸之乐。“闲展蛮笺,寄情词调,唱成谁和。”欲寄情词曲却叹“唱成谁和”,暗藏知音难觅的孤寂。结尾宕开一笔,“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以问句遥想雨后山茶:“晓山亭下”指向远方景致,“早来开么”借山茶萌发寄托对生机与美好的期待,化情思为景语,余韵悠然。全词语言清丽婉转,上下片形成工巧对照:上片铺陈暮春物候,隐露时光流逝之叹;下片抒写闲居自适,却在孤寂中透出豁达。结句以山茶喻希望,于含蓄蕴藉间升华意境,尽显宋词以景结情之妙。
# 人谓张榘芸窗词饶贫气,今观其全集如“小楼燕子话春寒”,又“在黄花羞涩处”,又“苦被流莺,蹴翻花影,一栏红露”,俱不减少游丰韵。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