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长安道":回忆当年在长安的道路上,
"与君初相识":与你初次相识。
"密云满天来":密云布满天空压下来,
"不见南山色":连南山的景色都看不见。
"美酒斗十千":畅饮美酒价值万钱,
"一醉情欢然":醉后情感更加欢愉。
"胸中云梦泽":胸中怀有云梦大泽般的壮志,
"眼底高阳客":眼底尽是高阳酒徒般的豪客。
"狂呼月华人":高声呼唤月宫中的仙子,
"抚弄云和瑟":轻抚云和琴瑟。
"挥鞭过渭川":挥鞭驰过渭水河畔,
"馆第相留连":馆舍中留连忘返。
"朝帘杏花露":清晨帘外杏花凝露,
"暮楼杨柳烟":傍晚楼头杨柳含烟。
"流辉今六稔":光阴流转如今已六年,
"交情益相审":彼此交情越发深厚知心。
"忽忽披君文":忽然翻阅你的诗文,
"如截机头锦":如同截取织机上的锦缎般惊艳。
"余本生天涯":我本生于天涯海角,
# 余:一作过。
"散金常破家":散尽钱财常常使家业凋敝。
"东方上书志":心怀东方朔般的谏言志向,
"高欲凌丹霞":豪情直冲云霄霞光。
"安能常戚促":怎能困守在狭小天地,
"雀啄秋田粟":像麻雀啄食秋田粟米。
"海路与天遥":海上仙路与天际相接,
"鸾皇好相逐":愿与鸾鸟凤凰一同翱翔。
北宋文学家
田锡(940~1003),北宋文学家。字表圣,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太宗太平兴国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田锡以直言敢谏著称于时,知无不言,理意深切,苏轼称为“古之遗直”。他的论文主张以意为主。其诗清丽秀隽,律赋不流于习俗,清人李调元评其《雁阵赋》云:“兴会淋漓,音节嘹亮,妍辞腻旨,不让唐人。”代表作品有《寄题象耳寺》《送安仪凤》。著有《咸平集》。
1. 分段赏析
“忆昔长安道,与君初相识”两句是全诗回忆的开端。诗人以“忆昔”二字直接点明回忆往昔,“长安道”交代了相遇地点,简洁直白地引出与友人朱玄初次相识的场景,为后文叙述奠定了追忆的基调。“密云满天来,不见南山色”两句描写初遇时的环境。描绘出密云遮蔽天空,致使南山之景隐没不见的画面,既渲染了当时阴沉的氛围,也暗示了两人相遇时的偶然情境,以景起兴,增添了叙事的画面感。“美酒斗十千,一醉情欢然”两句展现二人饮酒作乐的情景。“美酒斗十千”化用曹植诗句,形容酒的名贵,“一醉情欢然”直白地表达出二人开怀畅饮、尽情欢乐的状态,凸显出初交时的投缘与欢愉。“胸中云梦泽,眼底高阳客”两句刻画人物气度。“胸中云梦泽”以云梦泽的浩渺广阔,比喻友人朱玄胸怀之宽广;“眼底高阳客”将友人比作高阳酒徒,展现其豪爽不羁的性格,生动地描绘出友人的不凡气质。“狂呼月华人,抚弄云和瑟”两句描绘狂放之态。“狂呼”一词尽显二人的纵情肆意,对着月中仙人呼喊,又抚弄着云和之瑟,通过充满想象力的行为描写,进一步强化了两人放浪形骸、不拘世俗的形象。“挥鞭过渭川,馆第相留连”两句叙述游历与相聚。“挥鞭过渭川”展现出两人骑马潇洒渡过渭川的情景,充满动感;“馆第相留连”则表明他们在馆舍中相互留恋、尽情玩乐,体现出二人关系的亲密无间。“朝帘杏花露,暮楼杨柳烟”两句描绘日常景致。早晨帘幕上沾染着杏花的露水,傍晚楼外弥漫着杨柳的轻烟,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不同时段的优美景色,既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也暗示了二人相处时光的美好与闲适。“流辉今六稔,交情益相审”两句回到现实。“流辉今六稔”说明时光已过去六年,“交情益相审”表示随着时间推移,二人的交情愈发深厚、彼此了解更加深入,承上启下,从回忆过渡到当下对友情的感慨。“忽忽披君文,如截机头锦”两句赞美友人文章。“忽忽披君文”表明诗人急切地阅读友人的文章,“如截机头锦”运用比喻,将友人的文章比作刚从织机上裁下的锦缎,形象地突出朱玄文章的华美精妙、文采斐然。“过本生天涯,散金常破家”两句介绍友人品性。“过本生天涯”体现友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散金常破家”则说明他仗义疏财,即使散尽家财也在所不惜,刻画了友人豪爽慷慨、重义轻财的性格特点。“东方上书志,高欲凌丹霞”两句描述友人志向。“东方上书志”借用东方朔上书自荐的典故,表明友人有向朝廷上书进言、渴望施展抱负的志向;“高欲凌丹霞”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其志向之高远,直上云霄。“安能常戚促,雀啄秋田粟”两句进行劝勉。诗人以反问语气,指出怎能长久地局促不安,像麻雀一样只满足于啄食秋田中的粟米,委婉地劝诫友人不应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海路与天遥,鸾皇好相逐”两句给予祝福。“海路与天遥”描绘出广阔无垠的天地,象征着未来充满无限可能;“鸾皇好相逐”祝愿友人能像鸾鸟凤凰一样,在广阔天地中追逐理想,展翅高飞,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期许。
上一篇: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