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交亲随逝水":半世交往,亲密的情谊像流水般地过去,
# 逝水:暗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交亲:指相互亲近,友好交往。
"几人图画入凌烟":有几人能建立功名,绘像在凌烟?
# 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逝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逝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
"春风春雨花经眼":又是春风,又是春雨,又是番春花过眼,
# 经眼:过目。
"江北江南水拍天":我怅望着江南,怅望着江北,只见到波浪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我想解下铜印辞去官职前去寻求人生的真谛,
# 问道:就是要向子由学道。,行:将。,铜章:指县令的印,史容注引《汉官仪》:“县令秩五百石,铜章墨绶。”问道:就是要向子由学道。出于《庄子·在宥》:“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
"定知石友许忘年":知道你这位金石之友一定不会嫌弃,彼此忘掉年龄辈分的界限。
# 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计年岁的大小差别。,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指子由。潘岳《金谷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晋书·潘岳传》) 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计年岁的大小差别。梁何逊弱冠有才,范云对他很称赏,“因结忘年交好”(《梁书·文学·何逊传》)。苏辙比黄庭坚大七岁。许忘年,是说料想子由定会同意自己的要求。
"脊令各有思归恨":我们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兄长,
# 脊令:借指兄弟。“脊令”是一种水鸟,朱熹《集传》:“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诗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日月相催雪满颠":但欲归不得,日月相催,都已是白发苍颜。
# 雪满颠:比喻白发满头。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寄友的七言律诗。诗中开篇感慨半生交友如流水般消逝,功成名就者寥寥;接着描写春风春雨中春花过眼、江水拍天的景象,表达怀人之情;然后表明自己想弃官求道,相信与友人能抛开年龄界限共同探讨;最后抒发对兄长的思念,叹息岁月催白头发,却归乡不得。
2. 写作手法
用典:“图画入凌烟”运用凌烟阁的典故,指建功立业后画像挂于凌烟阁,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以虚衬实:颈联中“欲解铜章”是设想,为虚写,“定知石友”基于现实情谊,虚实结合,更显情感真挚。借景抒情:颔联通过描绘春天的风雨、落花、江水等景象,含蓄地抒发情感,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首联“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以平淡语气感慨半生交友经历,如同逝水,功成名就者少,引出对人生的思考,奠定全诗基调。颔联“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描绘春天的风雨落花,以及江北江南江水拍天的景象,借景抒情,不着痕迹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身的怅惘。颈联“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由景及人,表达自己想放弃官职去求道,坚信友人会抛开年龄差异,与之共同追求真理,体现二人情谊深厚。尾联“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提及兄弟间的思归之情,无奈时光飞逝,白发渐生,却无法归去,将思念之情与岁月感慨融为一体,情感真挚深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黄庭坚叠韵诗中的佳作。诗歌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用典自然。写景时清丽绵密,如“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意境开阔;议论时疏朗有致,情感表达层层递进。诗人将对时光、功业的感慨,对友人的情谊,以及对兄长的思念巧妙融合,虽为和作却毫无局促之感,充分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独特风格。
上一篇:宋·洪皓《临江仙·怀归》
下一篇:宋·田锡《赠朱玄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