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韶光早":南国的春光来得格外早,
# 韶光:美好时光,即春光。
"春风送腊来":春风将腊月送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 腊:岁末。
"水堤烟报柳":水边的堤岸上,轻烟袅袅,似乎在向人们报告柳树已经发芽,
"山寺雪惊梅":山寺中残存的积雪,惊动了早开的梅花。
"练色铺江晚":傍晚时分,江面上波光粼粼,如白练般铺展开来,
# 练色:白色。
"潮声逐渚回":潮水的声响追逐着江中的小洲,回荡不已。
"青旗问沽酒":看到远处飘扬的青色酒旗,便询问哪里可以买到酒,
# 青旗:青色的酒旗,即酒帘。
"何处拨寒醅":哪里能找到正在发酵的、可以驱寒的美酒呢?
# 醅:未滤之酒。
唐朝宰相
萧遘(?~887),唐朝宰相。字得圣,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咸通五年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太原从事、右拾遗等职,期间因冒犯宰相韦保衡被贬为播州司马。韦保衡被杀后召回朝中,先后担任礼部员外郎、户部侍郎等要职。中和元年,萧遘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全唐诗》存其诗3首:《春诗》《成都》《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
1. 分段赏析
首联“南国韶光早,春风送腊来”,开篇即点明地点和时令,南国的春光来得早,春风送走了腊月,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韶光”指美好的春光,“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春风送腊来,形象地表达了冬去春来的时序更替。颔联“水堤烟报柳,山寺雪惊梅”,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具体景象。水边的堤岸上,烟雾朦胧中柳树吐露新芽,山寺旁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却已惊动了盛开的梅花。这两句通过对“柳”和“梅”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烟报柳”和“雪惊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景物更加生动有趣。颈联“练色铺江晚,潮声逐渚回”,转而描写江面的景色和潮声。夕阳的余晖像白练一样铺在江面上,潮水的声音随着小洲的回旋而起伏。这里的“练色”形容江水在晚霞映照下的颜色,“逐渚回”则描绘了潮水拍打小洲的动态景象,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尾联“青旗问沽酒,何处拨寒醅”,由景及人,诗人看到酒旗飘扬,便询问何处可以买到酒来驱散春寒。“青旗”指酒旗,古代酒店悬挂的青布招牌,“寒醅”指未加热的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春景之余,也想小酌一杯,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
上一篇:唐·杜甫《雨不绝》
下一篇:唐·吴融《红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