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朝代:唐作者:萧遘浏览量:1
yuè
xiǎo
kāi
huā
shì
jiāng
píng
piān
jiàn
zhú
pái
duō
hǎo
jiào
zài
fāng
fēi
shù
shèng
zhào
mín
tiān

译文

拂晓时分月亮还在,花市已经热闹开张,平静的江面上偏偏能看到很多竹箄。最好用竹箄载上那些美丽的芳菲树,让它们映照在岷天的碧波之上。

逐句剖析

"月晓已开花市合":拂晓时分月亮还在,花市已经热闹开张,

"江平偏见竹簰多":平静的江面上偏偏能看到很多竹箄。

"好教载取芳菲树":最好用竹箄载上那些美丽的芳菲树,

# 芳菲:花草的芬芳。

"剩照岷天瑟瑟波":让它们映照在岷天的碧波之上。

# 瑟瑟:碧绿貌。,岷天:岷山在四川松潘县北,其脉一支南延为岷山山脉,纵贯四川南北;一支东伸为巴山山脉,横贯四川东西,故以岷天指称成都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成都》是唐代萧遘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描绘拂晓时分花市已热闹开张的情景,次句写平静江面上竹箄众多的景象,后两句则表达希望将美丽的芳菲树载于竹箄,让其映照在岷天碧波之上。整首诗通过对成都典型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展现了成都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宰相

萧遘(?~887),唐朝宰相。字得圣,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咸通五年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太原从事、右拾遗等职,期间因冒犯宰相韦保衡被贬为播州司马。韦保衡被杀后召回朝中,先后担任礼部员外郎、户部侍郎等要职。中和元年,萧遘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全唐诗》存其诗3首:《春诗》《成都》《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月晓已开花市合”,点明时间为拂晓,此时月亮还未完全隐去,而花市已然热闹开张,一个“已”字,突出成都花市的早与热闹,展现出成都商业的活力。“江平偏见竹箄多”,将视角转向江面,平静的江面上竹箄众多,“偏”字强调竹箄之多为成都江面的独特景观,体现成都水运的发达。这两句从不同角度描绘成都的清晨景象,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后两句:诗人突发奇想,希望用竹箄载着芳菲树,让它们映照在岷天碧波之上。“好教”表达出诗人的期待,“剩照”描绘出美丽的画面,芳菲树的艳丽与岷天碧波的澄澈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进一步凸显成都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达出诗人对成都的深深喜爱与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许彬《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下一篇:唐·范灯《状江南·季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