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án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chún
yáng
shí
xíng
jié
jìng
huǒ
xiāng
tūn
qián
hái
bìng
xuán
míng
shī
suǒ
ān
kuāng
qiè
shàn
cāo
bǐng
xíng
dōng
nán
kuì
kuì
ruò
hān
yòng
féng
qīng
lín
zhǎng
màn
tāo
yìng
zhèng
jiē
tiān
zhī
gāo
wàn
jìng
jīng
西
shān
yún
háo
shēng
jìng
yóu
rán
diǎn
fēi
bèng
sōu
sōu
jiàn
xiāng
pāng
pèi
shèng
yīn
lèi
qián
shī
xíng
shì
jiǔ
zhēn
chéng
shí
chū
yōu
fèn
jīng
shuǎng
jìng
gèn
tiān
zhú
yán
guān
zhuān
miàn
xiū
huǒ
lìng
wēi
jiā
qián
kūn
cóng
liè
liè
mào
zhèng
rén
jiāo
fán
yōu
bīng
shì
tiān
xià
bìng
xuě
bāo
lín
zhū
niǎo
héng
nán
fāng
tiān
jīng
bīng
zhàng
shī
湿
zāi
bǐng
zhēng
nàn
duó
dāo
shū
qiǎo
sōu
qiàn
jǐng
shōu
gōng
dāng
zài
jīn
shā
shùn
tiān
zhèng
kuàng
yún
móu
mài
xiáng
jué
qìng
gāo
kòu
yuán
shàng
sòng
tiān
shèng

译文

阳气整年运行,再也没有强劲的气节。太阳与火气相互吞吐,阳气的力量合在一起。玄冥神失去了安居之所,胆怯地擅自掌握着权力。我行走在东南的田野,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样。幸好遇见青翠的树林长势旺盛,枝叶藤蔓可以遮蔽阳光。正感叹天空高远,万里天空像玉一样洁净。忽然惊讶地看见西山的云彩,从细微处像镜子一样升起。片刻间云彩自然地聚合,点点滴滴的雨珠飞溅。风声飕飕渐渐增强,雨势盛大。浓云像潜伏的军队,早已侦察好形势。趁着时机从幽暗的地方出来,精神振奋地相互竞争。布满天空追逐火神,专门掌管修正炎热的政令。威严加于天地之间,万物顺从,凛冽的气象端正。人们没有了焦灼烦闷的忧愁,天下因暑热产生的弊病像冰一样消融。哪里需要大雪包裹树林,已经压制住了南方的炎热。南方的寒气像精锐的士兵,瘴气湿气等灾害可以消除。像争夺危难一样夺取兵器,施展巧计搜寻壕沟陷阱。成功应当在现在,驱散炎热顺应天道。何况说麦子抽穗是吉祥的征兆,已经感觉到乡里的欢庆。高声歌唱着敲击我的车辕,向上赞颂天子的圣明。

逐句剖析

"纯阳四时行":阳气整年运行,

"无复气节劲":再也没有强劲的气节。

"日火相吐吞":太阳与火气相互吞吐,

"乾离力还并":阳气的力量合在一起。

"玄冥失所安":玄冥神失去了安居之所,

"恇怯擅操柄":胆怯地擅自掌握着权力。

"我行东南野":我行走在东南的田野,

"愦愦若酣醟":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样。

"喜逢青林长":幸好遇见青翠的树林长势旺盛,

"叶蔓可韬映":枝叶藤蔓可以遮蔽阳光。

"正嗟天之高":正感叹天空高远,

"玉色万里净":万里天空像玉一样洁净。

"忽惊西山云":忽然惊讶地看见西山的云彩,

"毫末生一镜":从细微处像镜子一样升起。

"须臾油然合":片刻间云彩自然地聚合,

"点滴飞雨迸":点点滴滴的雨珠飞溅。

# 迸:一作进。

"飕飕渐相扶":风声飕飕渐渐增强,

"霶霈一何盛":雨势盛大。

# 霶霈:一作滂霈。

"积阴类潜师":浓云像潜伏的军队,

"形势久已侦":早已侦察好形势。

"乘时出幽墟":趁着时机从幽暗的地方出来,

"奋发精爽竞":精神振奋地相互竞争。

"亘天逐炎官":布满天空追逐火神,

"颛面修火令":专门掌管修正炎热的政令。

"威加乾坤从":威严加于天地之间,

# 加:一作如。

"冽冽气貌正":万物顺从,凛冽的气象端正。

"人无焦烦忧":人们没有了焦灼烦闷的忧愁,

"冰释天下病":天下因暑热产生的弊病像冰一样消融。

"岂须雪包林":哪里需要大雪包裹树林,

"已压朱鸟横":已经压制住了南方的炎热。

"南方天精兵":南方的寒气像精锐的士兵,

"瘴湿灾可屏":瘴气湿气等灾害可以消除。

"争难夺刀殳":像争夺危难一样夺取兵器,

"发巧搜堑阱":施展巧计搜寻壕沟陷阱。

"收功当在今":成功应当在现在,

"杀伐顺天正":驱散炎热顺应天道。

"况云麰麦祥":何况说麦子抽穗是吉祥的征兆,

"已觉闾里庆":已经感觉到乡里的欢庆。

"高歌叩吾辕":高声歌唱着敲击我的车辕,

"上颂天子圣":向上赞颂天子的圣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寒》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刻画气候变化与农事活动之间的联系,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全诗以“纯阳四时行”开篇起兴,借“玄冥失所安”等语句隐喻寒暑的更迭交替,既描绘出“冰释天下病”的气候感受,又将笔墨落在“已觉闾里庆”的民间丰收场景上,最后以“上颂天子圣”让诗歌主题得到升华。诗中把自然描写与社会观察相融合,体现出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功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曾巩在北宋时期创作了这首诗,他的生平经历对作品主题有着深刻影响。作为江西南丰人,曾巩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在“况云麰麦祥,已觉闾里庆”等诗句中得到体现。诗里“人无焦烦忧”的表述,也折射出作者关注民生疾苦的政治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事抒怀诗。介绍了诗中先写暑热难耐,后写乌云骤起、暴雨倾盆,寒气驱散酷热,还能消瘴灾、利麦收。表达了诗人对寒凉到来的喜悦,及对丰收的期盼与对天子的赞颂。

2. 写作手法

起兴:全诗以“纯阳四时行”起兴,开篇便点出盛夏时节阳气过盛、节气失劲的状况,为后文写气候变化做铺垫。先言“日火相吐吞”的炎热难耐,再写“忽惊西山云”的雨至清凉,由起兴之句引出对喜寒之情的抒发,让情感转折自然。意象组合:诗中采用“朱鸟”“西山云”等意象,“西山云”写雨来之始的景象,从“毫末生一镜”到“点滴飞雨迸”,展现雨势变化;“朱鸟”象征南方炎热,“已压朱鸟横”写出寒气压制炎热,二者组合,构建出气候由热转寒的场景,让描写更具体。通感:“冰释天下病”以通感手法,将气候转凉带来的舒适之感,转化为“冰释”般的具象感知。原本无形的清凉,仿佛能消解天下人因炎热而生的“病”,把抽象的气象感受转化为可感的身体体验,让读者更易体会气候变化的益处。

3. 分段赏析

“纯阳四时行,无复气节劲。日火相吐吞,乾离力还并。玄冥失所安,恇怯擅操柄”,开篇写阳气过盛,四季运行失却常态,气节不再刚劲。烈日与火气相互吞吐,阳气势力相合,使得主寒的玄冥不得安宁,只能怯懦退让,暗中把持气候。这几句描绘出暑气蒸腾、寒气被压制的景象,为后文写喜寒做铺垫,字里行间透着对失衡气候的不满。“我行东南野,愦愦若酣醟。喜逢青林长,叶蔓可韬映”,写诗人行走在东南野外,因暑热昏沉如醉。偶然遇见高大的青林,枝叶蔓延能遮蔽阳光,带来些许清凉,心中生出喜悦。“愦愦”状暑热中的昏沉,“喜逢”直抒遇清凉的欣慰,由难耐暑热到暂得荫蔽,情绪有了细微转折。“正嗟天之高,玉色万里净。忽惊西山云,毫末生一镜”,写诗人正感叹天空高远,万里澄澈如玉色。忽然惊见西山升起云彩,起初如毫末般细小,渐渐像镜子一样展开。“玉色万里净”描晴日之景,“忽惊”显云起之突然,“毫末生一镜”细致写出云从细微到渐大的过程,为后文写雨做铺垫。“须臾油然合,点滴飞雨迸。飕飕渐相扶,霶霈一何盛”,写云彩片刻间汇聚,开始有零星雨点落下,随后风声渐起,雨势越来越大,变得滂沱。“须臾”言时间之短,“油然合”状云聚之速,“点滴”到“霶霈”写出雨势由小及大的变化,“飕飕”摹风声,“一何盛”赞雨势之猛,生动展现雨至的过程。“积阴类潜师,形势久已侦。乘时出幽墟,奋发精爽竞”,将浓云比作潜伏的军队,似乎早已侦察好形势,趁此时机从幽暗之处涌出,抖擞精神相互争逐。“类潜师”的比喻新奇,写出积云汇聚时的隐秘与势不可挡,“乘时”“奋发”赋予云以主动性,显其冲破暑气的力量。“亘天逐炎官,颛面修火令。威加乾坤从,冽冽气貌正”,写寒气铺天盖地追逐火神,专门去修正暑热的政令。寒气的威严加于天地之间,万物顺从,其凛冽的气貌端正刚直。“亘天逐炎官”显寒气势不可挡,“修火令”暗含对暑热的矫正,“威加”“冽冽”赞寒气的威严与端正,透出对寒来的欣喜。“人无焦烦忧,冰释天下病。岂须雪包林,已压朱鸟横”,写寒气到来后,人们不再有焦渴烦闷,天下因暑热而起的“病”如冰消融。即便无需大雪覆盖树林,寒气也已压制住南方的暑热。“冰释天下病”形象写出寒气驱散暑疾的功效,“岂须”“已压”强调寒气力量之强,足解暑困,进一步显喜寒之情。“南方天精兵,瘴湿灾可屏。争难夺刀殳,发巧搜堑阱”,言南方的寒气如精锐士兵,能屏除瘴湿之灾。它们如争战般奋力夺取暑热的兵器,施展巧计搜寻其藏身的壕沟陷阱。“天精兵”的比喻,写出寒气驱散瘴湿的威力,“争难”“发巧”状其与暑热对抗的姿态,突出寒来的益处。“收功当在今,杀伐顺天正。况云麰麦祥,已觉闾里庆”,写寒气的功效当在此时显现,其驱散暑热如顺应天道的杀伐。何况已有麦子抽穗的吉祥兆头,乡间里巷已能感受到欢庆的气息。“收功当在今”言寒效即时可见,“顺天正”显其合乎天道,“麰麦祥”“闾里庆”从农事和民生角度写寒来的好处,喜情更浓。“高歌叩吾辕,上颂天子圣”,写诗人高歌着敲击车辕,向上称颂天子的圣明。以直抒胸臆作结,将喜寒之情与称颂天子相联系,既显喜悦之深,又暗合寒来顺应天时、国泰民安之意,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雪后》

下一篇:宋·曾巩《高阳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