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阳四时行":阳气整年运行,
"无复气节劲":再也没有强劲的气节。
"日火相吐吞":太阳与火气相互吞吐,
"乾离力还并":阳气的力量合在一起。
"玄冥失所安":玄冥神失去了安居之所,
"恇怯擅操柄":胆怯地擅自掌握着权力。
"我行东南野":我行走在东南的田野,
"愦愦若酣醟":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样。
"喜逢青林长":幸好遇见青翠的树林长势旺盛,
"叶蔓可韬映":枝叶藤蔓可以遮蔽阳光。
"正嗟天之高":正感叹天空高远,
"玉色万里净":万里天空像玉一样洁净。
"忽惊西山云":忽然惊讶地看见西山的云彩,
"毫末生一镜":从细微处像镜子一样升起。
"须臾油然合":片刻间云彩自然地聚合,
"点滴飞雨迸":点点滴滴的雨珠飞溅。
# 迸:一作进。
"飕飕渐相扶":风声飕飕渐渐增强,
"霶霈一何盛":雨势盛大。
# 霶霈:一作滂霈。
"积阴类潜师":浓云像潜伏的军队,
"形势久已侦":早已侦察好形势。
"乘时出幽墟":趁着时机从幽暗的地方出来,
"奋发精爽竞":精神振奋地相互竞争。
"亘天逐炎官":布满天空追逐火神,
"颛面修火令":专门掌管修正炎热的政令。
"威加乾坤从":威严加于天地之间,
# 加:一作如。
"冽冽气貌正":万物顺从,凛冽的气象端正。
"人无焦烦忧":人们没有了焦灼烦闷的忧愁,
"冰释天下病":天下因暑热产生的弊病像冰一样消融。
"岂须雪包林":哪里需要大雪包裹树林,
"已压朱鸟横":已经压制住了南方的炎热。
"南方天精兵":南方的寒气像精锐的士兵,
"瘴湿灾可屏":瘴气湿气等灾害可以消除。
"争难夺刀殳":像争夺危难一样夺取兵器,
"发巧搜堑阱":施展巧计搜寻壕沟陷阱。
"收功当在今":成功应当在现在,
"杀伐顺天正":驱散炎热顺应天道。
"况云麰麦祥":何况说麦子抽穗是吉祥的征兆,
"已觉闾里庆":已经感觉到乡里的欢庆。
"高歌叩吾辕":高声歌唱着敲击我的车辕,
"上颂天子圣":向上赞颂天子的圣明。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事抒怀诗。介绍了诗中先写暑热难耐,后写乌云骤起、暴雨倾盆,寒气驱散酷热,还能消瘴灾、利麦收。表达了诗人对寒凉到来的喜悦,及对丰收的期盼与对天子的赞颂。
2. 写作手法
起兴:全诗以“纯阳四时行”起兴,开篇便点出盛夏时节阳气过盛、节气失劲的状况,为后文写气候变化做铺垫。先言“日火相吐吞”的炎热难耐,再写“忽惊西山云”的雨至清凉,由起兴之句引出对喜寒之情的抒发,让情感转折自然。意象组合:诗中采用“朱鸟”“西山云”等意象,“西山云”写雨来之始的景象,从“毫末生一镜”到“点滴飞雨迸”,展现雨势变化;“朱鸟”象征南方炎热,“已压朱鸟横”写出寒气压制炎热,二者组合,构建出气候由热转寒的场景,让描写更具体。通感:“冰释天下病”以通感手法,将气候转凉带来的舒适之感,转化为“冰释”般的具象感知。原本无形的清凉,仿佛能消解天下人因炎热而生的“病”,把抽象的气象感受转化为可感的身体体验,让读者更易体会气候变化的益处。
3. 分段赏析
“纯阳四时行,无复气节劲。日火相吐吞,乾离力还并。玄冥失所安,恇怯擅操柄”,开篇写阳气过盛,四季运行失却常态,气节不再刚劲。烈日与火气相互吞吐,阳气势力相合,使得主寒的玄冥不得安宁,只能怯懦退让,暗中把持气候。这几句描绘出暑气蒸腾、寒气被压制的景象,为后文写喜寒做铺垫,字里行间透着对失衡气候的不满。“我行东南野,愦愦若酣醟。喜逢青林长,叶蔓可韬映”,写诗人行走在东南野外,因暑热昏沉如醉。偶然遇见高大的青林,枝叶蔓延能遮蔽阳光,带来些许清凉,心中生出喜悦。“愦愦”状暑热中的昏沉,“喜逢”直抒遇清凉的欣慰,由难耐暑热到暂得荫蔽,情绪有了细微转折。“正嗟天之高,玉色万里净。忽惊西山云,毫末生一镜”,写诗人正感叹天空高远,万里澄澈如玉色。忽然惊见西山升起云彩,起初如毫末般细小,渐渐像镜子一样展开。“玉色万里净”描晴日之景,“忽惊”显云起之突然,“毫末生一镜”细致写出云从细微到渐大的过程,为后文写雨做铺垫。“须臾油然合,点滴飞雨迸。飕飕渐相扶,霶霈一何盛”,写云彩片刻间汇聚,开始有零星雨点落下,随后风声渐起,雨势越来越大,变得滂沱。“须臾”言时间之短,“油然合”状云聚之速,“点滴”到“霶霈”写出雨势由小及大的变化,“飕飕”摹风声,“一何盛”赞雨势之猛,生动展现雨至的过程。“积阴类潜师,形势久已侦。乘时出幽墟,奋发精爽竞”,将浓云比作潜伏的军队,似乎早已侦察好形势,趁此时机从幽暗之处涌出,抖擞精神相互争逐。“类潜师”的比喻新奇,写出积云汇聚时的隐秘与势不可挡,“乘时”“奋发”赋予云以主动性,显其冲破暑气的力量。“亘天逐炎官,颛面修火令。威加乾坤从,冽冽气貌正”,写寒气铺天盖地追逐火神,专门去修正暑热的政令。寒气的威严加于天地之间,万物顺从,其凛冽的气貌端正刚直。“亘天逐炎官”显寒气势不可挡,“修火令”暗含对暑热的矫正,“威加”“冽冽”赞寒气的威严与端正,透出对寒来的欣喜。“人无焦烦忧,冰释天下病。岂须雪包林,已压朱鸟横”,写寒气到来后,人们不再有焦渴烦闷,天下因暑热而起的“病”如冰消融。即便无需大雪覆盖树林,寒气也已压制住南方的暑热。“冰释天下病”形象写出寒气驱散暑疾的功效,“岂须”“已压”强调寒气力量之强,足解暑困,进一步显喜寒之情。“南方天精兵,瘴湿灾可屏。争难夺刀殳,发巧搜堑阱”,言南方的寒气如精锐士兵,能屏除瘴湿之灾。它们如争战般奋力夺取暑热的兵器,施展巧计搜寻其藏身的壕沟陷阱。“天精兵”的比喻,写出寒气驱散瘴湿的威力,“争难”“发巧”状其与暑热对抗的姿态,突出寒来的益处。“收功当在今,杀伐顺天正。况云麰麦祥,已觉闾里庆”,写寒气的功效当在此时显现,其驱散暑热如顺应天道的杀伐。何况已有麦子抽穗的吉祥兆头,乡间里巷已能感受到欢庆的气息。“收功当在今”言寒效即时可见,“顺天正”显其合乎天道,“麰麦祥”“闾里庆”从农事和民生角度写寒来的好处,喜情更浓。“高歌叩吾辕,上颂天子圣”,写诗人高歌着敲击车辕,向上称颂天子的圣明。以直抒胸臆作结,将喜寒之情与称颂天子相联系,既显喜悦之深,又暗合寒来顺应天时、国泰民安之意,收束全诗,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