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曾巩浏览量:1
ǒu
xùn
guān
tōu
biàn
便
huái
怀
qiān
cháng
rén
yōu
sāng
wèn
cán
chū
jiǎn
lǒng
shàng
huī
lián
mài
qiū
gèng
fēng
léi
shēng
běi
dùn
yún
chū
líng
qiū
cóng
jīn
shū
fēi
dǎo
huì
jiàn
ōu
guǒ
mǎn
gōu

译文

偶然谋求一个官职,本想偷懒领俸禄,却因此心怀治理千里百姓的忧虑。桑林里,人们支起竹箔采收蚕茧,田埂上,挥动镰刀收割成熟的麦子。更令人欣喜的是,风雷从北方天际涌起,转眼间驱使云雨从神潭中倾泻而下。从此祈祷粮食丰收不再是空想,定能看到高地和洼地都果实累累,装满竹筐。

逐句剖析

"偶徇一官偷禄计":偶然谋求一个官职,本想偷懒领俸禄,

"便怀千里长人忧":却因此心怀治理千里百姓的忧虑。

"桑问举箔蚕初茧":桑林里,人们支起竹箔采收蚕茧,

"陇上挥镰麦已秋":田埂上,挥动镰刀收割成熟的麦子。

"更喜风雷生北极":更令人欣喜的是,风雷从北方天际涌起,

"顿驱云雨出灵湫":转眼间驱使云雨从神潭中倾泻而下。

"从今菽粟非虚祷":从此祈祷粮食丰收不再是空想,

"会见瓯窭果满篝":定能看到高地和洼地都果实累累,装满竹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雨》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丰收的期盼。首联诗人表达了自己虽为官,但始终心系百姓疾苦的情怀。颔联诗人表达了自己虽为官,但始终心系百姓疾苦的情怀。颈联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及时雨的喜悦,风雷带来的雨水象征着希望和生机。尾联诗人对未来丰收充满信心,期待着百姓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和社会的景象,情感真挚而直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诗人以“偶徇一官偷禄计”开篇,表达了自己虽因官职而获得俸禄,但内心却始终牵挂着百姓的疾苦。“便怀千里长人忧”中的“长人”指居上位者,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虽身居官位,但仍心系百姓的忧虑之情。颔联:“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描写了乡村的丰收景象。“桑间举箔蚕初茧”描绘了蚕农在桑树间忙碌,蚕茧初成的场景;“陇上挥镰麦已秋”则展现了麦田里农人挥镰收割,麦子成熟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丰收的希望和喜悦。颈联:“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诗人以“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表达了对及时雨的欣喜。风雷从北方兴起,云雨从灵湫涌出,带来了充沛的雨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保障。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尾联:“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诗人以“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展望未来,表达了对丰收的坚定信念。“菽粟非虚祷”意味着百姓的祈愿将得到回应,而“瓯窭果满篝”则描绘了丰收后人们满心欢喜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高阳池》

下一篇:宋·曾巩《上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