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见隋珠醉眼开":剖开荔枝果壳如见到隋侯珠一般使我醉眼睁开,
# 隋珠:传说中的宝珠。据说春秋时期隋国国君曾救活了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从江中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于是被人称作隋侯珠或隋珠。这里用以形容荔枝的名贵。
"丹砂缘手落尘埃":摘荔枝时边吃随手将荔枝壳抛到地面。
# 缘手:沿着手。,丹砂:红色。用以形容荔枝色泽鲜艳。
"谁能有力如黄犊":谁能像小黄犊那样有力,
# 黄犊:小牛。
"摘尽繁星始下来":将满天繁星般的荔枝摘下来。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荔枝剥开时的状态及对荔枝数量的想象,描绘了荔枝如隋珠般的果肉和丹砂般的果皮,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剖见隋珠醉眼开”一句,引用了“隋侯珠”的典故。隋侯珠是非常名贵的珍珠,在古代文化中代表着珍贵、美好的事物。诗人在这里用隋侯珠来形容荔枝的珍美,当人们剖开荔枝,看到里面如同隋侯珠般的果肉时,不禁为之陶醉。通过运用这个典故,诗人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荔枝的珍贵和诱人之处,意象组合:诗人巧妙地将“隋珠”“丹砂”“繁星”等意象组合在一起。“隋珠”以其名贵、晶莹的特点,形象地展现出荔枝果肉的晶莹剔透;“丹砂”的红色赋予荔枝鲜艳诱人的色泽;“繁星”则从视觉感受上,让读者联想到荔枝果实繁多的样子。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描绘出荔枝果实鲜润的色泽与晶莹的质地,让读者仿佛能真切地看到那诱人的荔枝。
3. 分段赏析
“剖见隋珠醉眼开,丹砂缘手落尘埃”:前两句从荔枝剥开的瞬间写起。“剖见隋珠醉眼开”,诗人剥开荔枝,看到如隋珠般晶莹的果肉,不禁为之陶醉,“醉眼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对荔枝果肉的惊艳之情。“丹砂缘手落尘埃”,当荔枝从手中落下,诗人将其比作丹砂落地,形象地描绘出荔枝颜色的鲜艳夺目,进一步突出荔枝的诱人之处,从视觉上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谁能有力如黄犊?摘尽繁星始下来”:后两句展开奇特想象。“谁能有力如黄犊?”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采摘荔枝之人的想象,将采摘者的力气夸张地形容为如黄犊般大。“摘尽繁星始下来”,把荔枝比作繁星,想象采摘者要将如繁星般多的荔枝摘尽才肯下来,不仅描绘出荔枝数量之多,还展现出一幅荔枝丰收的热闹场景,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荔枝丰收的赞叹之情。
上一篇:宋·曾巩《遣兴安州》
下一篇:宋·曾巩《凤池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