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横塘水满堤":满天哗哗地降下了春雨,溢满横塘漫过了岸堤。
# 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乱山高下路东西":大水挟着风雨从乱山高处流下,倾泻而去各奔东西。
#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一番桃李花开尽":经历了狂暴风雨的冲刷洗涤,桃李的花芳已飘零坠落化作残泥,
"惟有青青草色齐":只有池塘岸边柔弱的小草,依旧那样齐整挺立青翠欲滴。
# 草色齐:草色一样的青,一样的绿。,惟:只有。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的是暮春之际,一场大雨过后的山野风光。在诗人的笔下,雨后的大自然尽显蓬勃生机。此诗独具匠心地将桃李花的易谢与小草长久保持青色的特点相对比,鲜明地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 分段赏析
首句“雨过横塘水满堤”以开阔的视野展开画卷,横塘水涨的景象既点明了暴雨初歇的特定时刻,又为全诗奠定了清新湿润的基调。次句“乱山高下路东西”则通过“乱山”与“歧路”的意象,勾勒出城南野外的地形特征,暗示了诗人漫步郊野时的闲适心境。后两句“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构成精妙的对比:桃李虽曾绚烂一时,却在暴雨后零落殆尽;而看似平凡的青草,却以整齐翠绿的姿态展现出顽强生命力。这一对比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如实描摹,更是深刻哲理的生动体现。诗人以“惟有”二字强调青草的特质,使“青青草色齐”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既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又暗含了对坚韧品格的赞美。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意蕴深远,通过暴雨前后自然景物的变化,巧妙揭示了“繁华易逝,朴素长存”的人生哲理。曾巩以其特有的理性眼光观察自然,将深刻的思考融入对寻常景物的描写之中,体现了宋诗“理趣”与“意象”结合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