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泊汉阳岸":暂且在汉阳岸边停泊,
"不登黄鹤楼":没有登上黄鹤楼。
"江含峨岷气":江水蕴含着峨岷山脉的气韵,
"万里正东流":奔腾万里一直向东流去。
"惊风孤雁起":骤起的狂风惊起孤独的大雁,
"蔽日寒云浮":遮蔽日光的寒云缓缓飘浮。
"只役虽远道":奉命出差虽路途遥远,
"放怀成薄游":却能放宽心怀当作一次简省的游历。
"兴随沧洲发":兴致随着水边之地生发,
"事等渔樵幽":世事如同渔樵生活般清幽。
"烟波一尊酒":在烟波之中饮下一杯酒,
"尽室载扁舟":全家乘坐小船而行。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嘉祐进士,曾经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世将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他的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其诗风古朴典雅,清新自然,较多使用赋的表现手法,比兴略少,也有一些诗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品有《边将》《唐论》《李白诗集后序》《墨池记》《秋日感事示介甫》等。著有《元丰类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抒怀诗。描绘了长江雄浑气象与孤寂景象,营造出壮阔又孤寂的氛围,表达了羁旅愁思与超脱闲适的心境及对自然与人生志趣的融合。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此诗通过远景意象“江含峨岷气”、中景意象“惊风孤雁起”、动态意象“蔽日寒云浮”间的相互映照与呼应,共同营造压抑氛围,勾勒出长江流域苍茫壮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在行旅途中复杂的内心世界,实现了景与情的完美融合。情景交融:此诗里诗人羁旅远道,却“放怀成薄游”“兴随沧洲发”,将淡泊心境融入江景。末联“烟波一尊酒,尽室载扁舟”,借烟波、扁舟之景,抒发对自在生活的向往,情与景自然交融。
3. 分段赏析
“暂泊汉阳岸,不登黄鹤楼”,开篇点题,交代泊舟地点与“不登黄鹤楼”的选择。“暂泊”显行旅匆匆,“不登”则藏着对公务在身的考量,也为后文聚焦江上景致留足空间,平淡中见自然。“江含峨岷气,万里正东流”,视野开阔。江水似蕴含峨岷山脉的磅礴气韵,万里奔腾向东,既写江水的壮阔,又暗喻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诗人观此景,或许也从中汲取了心境的开阔。“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画风稍转。狂风惊起孤雁,寒云遮蔽日光,画面带些许萧瑟。孤雁、寒云既是实景,也可能暗合旅人的孤寂感,与上面的壮阔形成对比,让景致更显丰富。“只役虽远道,放怀成薄游”,由景入情。点明是因公远行,路途遥远,却能放宽心怀当作一次简单游历,体现出诗人的豁达。“兴随沧洲发,事等渔樵幽”,兴致随水边而生,世事如渔樵生活般清幽,进一步深化了放怀自适的心境。“烟波一尊酒,尽室载扁舟”,画面温馨。在烟波里饮酒,携全家乘舟而行,将行旅的奔波化为闲逸,让整首诗的情感落在悠然之上。全诗从泊舟、观景到抒情,层层递进,于行旅场景中见心境,自然真切。
下一篇:宋·曾巩《酬介甫还自舅家书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