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魂乍醒":醉意刚从灵魂中褪去,
"听一声啼鸟":恍惚间听到一声清脆的鸟啼,
"幽斋岑寂":幽静的书斋里一片寂静。
"淡日朦胧初破晓":淡淡的日光在朦胧中刚刚破晓,
"满眼娇晴天色":满眼都是娇柔明媚的天色。
"最惜香梅":最让人怜惜的是那傲雪绽放的香梅,
"凌寒偷绽":在严寒中偷偷开放,
"漏泄春消息":泄露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池塘芳草":池塘边的芳草又开始生长,
"又还淑景催逼":美好的春光催促着万物复苏。
"因念旧日芳菲":由此想起往昔那些美好的时光,
"桃花永巷":在那桃花盛开的幽深小巷里,
"恰似初相识":就像和她初次相遇一样。
"荏苒时光":时光匆匆流逝,
"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我已经习惯了四处寻欢作乐的生活。
"奈有离拆":无奈如今与她分离,
"瑶台月下":在那月下的瑶台边,
"回首频思忆":我频频回首,思念着她。
"重愁叠恨":层层叠叠的愁绪和怨恨,
"万般都在胸臆":都堆积在我的心头。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幽斋岑寂”,词人从宿醉初醒的状态写起,“醉”字暗示此前或是借酒消愁,“听一声啼鸟”以动衬静,在寂静的书斋中,一声鸟鸣显得格外清晰,瞬间打破宁静,营造出清幽孤寂的氛围,让读者仿若置身其中。“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描绘破晓时分,日光朦胧,天色初亮,“娇晴”一词赋予晴天以柔美之态,展现出清晨清新而富有生机的画面,给人以希望之感。“最惜香梅,凌寒偷绽,漏泄春消息”,聚焦于凌寒绽放的梅花,“惜”字饱含深情,梅花在寒冬悄悄绽放,不仅展现其坚韧,还率先透露出春的气息,为后文春天的到来做了铺垫。“池塘芳草,又还淑景催逼”,看到池塘边的芳草,知晓春日美景接踵而至,“催逼”一词巧用拟人,生动表现出春天急切到来、万物复苏的态势,上片整体由静到动,从清晨的静谧过渡到春日的蓬勃,层次分明。下片:“因念旧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识”,词人由眼前春景勾起回忆,想起往昔繁华处的桃花,“恰似初相识”将记忆拉回最初美好瞬间,饱含眷恋,与当下的孤寂形成对比。“荏苒时光,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在岁月中习惯了漂泊寻欢,“觅雨寻云”暗示过往的风流生活,如今回首,满是感慨。“奈有离拆,瑶台月下,回首频思忆”,然而现实是与所爱之人分离,即便身处瑶台仙境般的月下美景,也只能频频回首思念,“奈”字透出无奈,以乐景衬哀情,强化思念之苦。“重愁叠恨,万般都在胸臆”,直白地抒发内心层层累积的愁苦,将所有愁绪汇聚,收束全词,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煎熬,下片以回忆与现实交织,借景抒情,把思念和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宋·周邦彦《还京乐·大石》
下一篇:宋·周邦彦《鹤冲天·白角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