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疏柳":楼前种着稀疏的柳树,
"柳外无穷路":柳树外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路。
"翠色四天垂":翠绿的颜色像从四面天空垂落下来,
"数峰青、":几座青翠的山峰、
"高城阔处":在高大城池的开阔之处。
"江湖病眼":我这在江湖漂泊中变得昏花的眼睛,
"偏向此山明":偏对这明朗的山色格外留意,
"愁无语":满怀愁绪,说不出话。
"空凝伫":白白地站立凝望。
"两两昏鸦去":一对对黄昏的乌鸦向远处飞去。
"平康巷陌":想起当年的平康坊街巷,
"往事如花雨":过去的往事像飘落的花瓣雨。
"十载却归来":十年后却又回到这里,
"倦追寻、":厌倦了追寻、
"酒旗戏鼓":那些酒旗招展、戏鼓喧天的热闹。
"今宵幸有":今夜幸好有,
"人似月婵娟":眼前的人像月亮一样美好清丽,
"霞袖举":衣袖如霞光轻扬。
"杯深注":把酒杯满满地斟上酒。
"一曲黄金缕":共唱一曲《黄金缕》。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昔感今词。全词通过今昔场景的对照,表达了词人重游故地时追忆往昔繁华的感慨、历经江湖漂泊的倦怠落寞,以及当下宴饮中短暂慰藉交织的复杂情感,体现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带来的怅惘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阕以“楼前疏柳,柳外无穷路”开篇,“疏柳”勾勒出轻柔的近景,“无穷路”则由近及远,引出前路茫茫的怅然。“翠色四天垂,数峰青、高城阔处”以“翠色”“峰青”描绘开阔的远景,天地间的青绿与高城相映,却因“江湖病眼”的限定,让这明丽山水都染上了主观的愁绪,“偏向此山明”并非真的愉悦,而是愁到无言时,唯有山水可对。“愁无语。空凝伫”直抒胸臆,“空”字写出伫立的茫然;“两两昏鸦去”以昏鸦离去的萧瑟,将无形的愁绪化作有形的画面,余味悠长。下阕转入回忆与当下。“平康巷陌,往事如花雨”中,“平康巷陌”点出往昔繁华之地,“往事如花雨”用比喻写往事的美好与易逝,既含怀念,又带怅惘。“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写久别归来后的心境,“倦”字道尽对旧日热闹的疏离,时光流逝带来的倦怠感自然流露。好在“今宵幸有”一转,“人似月婵娟,霞袖举”描绘出眼前美人的明丽,如月光般皎洁,衣袖如霞色飞扬,瞬间点亮了当下。“杯深注”是此刻的沉醉,“一曲黄金缕”以歌声作结,将愁绪暂抛,在宴饮的欢愉中获得片刻慰藉。全词以景起兴,以情贯穿,今昔交织,婉约含蓄中见细腻,将愁与乐的转换写得自然真切。
下一篇:宋·周邦彦《丑奴儿·大石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