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分平野":暮色漫染着平野。
"傍苇岸、":靠近芦苇覆盖的河岸、
"征帆卸":远行的船帆正缓缓降下。
"烟村极浦":烟雾笼罩的村庄延伸至最远的江边,
"树藏孤馆":树木掩映着孤寂的馆舍,
"秋景如画":秋日的景色美如图画。
"渐别离气味难禁也":渐渐地,离别的愁绪难以抑制。
"更物象、":更兼这眼前的景物、
"供潇洒":偏教人显出几分潇洒模样。
"念多材浑衰减":想到自己才力已完全衰退,
"一怀幽恨难写":满心的幽恨难以诉说。
"追念绮窗人":追忆起那雕花窗内的佳人,
"天然自、":她天生便有、
"风韵娴雅":娴静文雅的风韵。
"竟夕起相思":整夜里相思不断,
"谩嗟怨遥夜":只能徒然叹息这漫长的秋夜。
"又还将、":又还让、
"两袖珠泪":两袖的泪水流淌,
"沉吟向寂寥寒灯下":在孤寂清冷的灯光下低声沉吟。
"玉骨为多感":她的玉骨因过多愁绪而消损,
"瘦来无一把":如今消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诗、文、词俱有成就,而尤以词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作品多写闺情、羁旅及咏物,题材较狭窄。代表作品有《汴都赋》《续秋兴赋》《金陵怀古》等。著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词》。
1.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描绘秋景,营造凄凉氛围。首句“暮色分平野”,用“暮色”一词点明时间,黄昏降临,分割平坦的原野,暗示孤独感;“傍苇岸、征帆卸”,芦苇岸边停靠着卸下帆的船只,意象简洁,勾勒出行旅结束后的寂寥,渲染出游子羁旅之态。“烟村极浦,树藏孤馆,秋景如画”,烟雨朦胧的村庄、远方水边的景象,以及树木遮掩的孤馆,构成了一幅如画的秋色画卷,表达技巧上运用比喻“秋景如画”,突出景物的静谧优美,却暗含凄凉之意,体现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渐别离气味难禁也”,直接点明离别之苦难以抑制,情感逐步深化;“更物象、供潇洒”,物象指自然景象,潇洒指豪放洒脱,此处形成对比,表明秋景虽美,却只能引发无奈的自解。“念多材浑衰减,一怀幽恨难写”,人物形象上,词人感叹自身才华衰减,“幽恨”指深藏的哀愁,“难写”强调内心复杂情感的不可名状,主题直指人生失意的悲慨。下片转向对昔日佳人的追忆,进一步深化思念之情。“追念绮窗人,天然自、风韵娴雅”,以“绮窗人”代指心上人,形象鲜明,天生风韵娴雅的语言描述展现温柔端庄之美,表达技巧上采用白描手法,亲切自然。“竟夕起相思,谩嗟怨遥夜”,相思整夜而起,遥夜漫长,词人空自叹息,“谩嗟怨”凸显了无奈与怨恨的情感,语言直白而深沉。“又还将、两袖珠泪,沈吟向寂寥寒灯下”,物象“寒灯”象征孤独,词人泪流满袖,在寒灯下沉吟,意象凄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念之痛;“珠泪”比喻泪水如珍珠,艺术手法上化虚为实,强化了情感表达。“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以“玉骨”指代瘦弱的身躯,“为多感”点明缘由是过度伤感,“无一把”夸张形容消瘦之极,思想感情上突出痴情导致的自我憔悴,主题归结到离别的哀怨与生命的衰弱。
上一篇:宋·周邦彦《秋蕊香·双调》
下一篇:宋·周邦彦《下帷斋》